一览,职业学习成长社区

话题七:

EMBA江河日下,如何看待EMBA萧条景象?

    高层次生源争夺越来越激烈,国外著名商学院参与争夺之战,国内名师僧多粥少,各校竞相争抢。一线院校走向全国并深入到二线城市深耕,部分院校缩小规模或停办。EMBA学费从一路高涨到学校陆陆续续停办,如何才能走出困境?EMBA怎样改革,才能拉回教育原点?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提交你的评论!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他们都在说(共29条评论)
田目谷

2013-12-13 10:19:57 田目谷

过去,在中国体制变革加速期,社会流行语是: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啊。现在改成了人脉。虽然一字之差,内涵却相去甚远——人才是能力的象征,是一个公平竞争环境下的核心要素,人脉的滥觞却是阶层固化、改革停滞、法治无力的挽歌。“人脉经济学”的流行,代表着全社会商业精英锐气的消弭和信仰的缺失。与之配套,与大学EMBA班配套,全社会为权贵服务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贵族幼儿园”、“贵族小学”、“贵族中学”再到各种屏蔽平民的医疗设施、政商一体的会所和娱乐机构。

赞(55) 回复(0)

薛斌

2013-12-13 10:18:31 薛斌

假如中国商业成功都建立于凌驾于市场和法治之上的情商和人脉,那中国经济必然会丧失应有的活力,甚至陷入深度危机——在公平的环境中,万类霜天竞自由才能保证中国的快速健康成长,而不是忙着修筑一个巨大天花板阻碍挑战和竞争——还起个名字叫EMBA班。当然,放眼整个社会,虽然经济高速发展,但权力干预微观经济加剧,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被垄断压制,民企国民待遇缺失,背后体制变革的滞后更像一个巨大的、潜伏的EMBA班,也更令人焦虑和绝望。

赞(70) 回复(0)

尹志平

2013-12-13 10:17:28 尹志平

自2002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是奠基阶段,这一阶段国内的EMBA项目不断学习探索,默默无闻,为后来的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接下来的第二个五年迎来了EMBA发展的井喷阶段,此时中国的EMBA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不论是教学质量、招生规模还是学费都飞速提高;从今年开始进入的第三个五年不妨称之为‘反思阶段’,在经历了成长期的快速发展后,EMBA项目需要冷静下来,反思自身的发展方向;最后,经历了反思之后EMBA逐渐走向成熟,回归教育本真,这样需要时间,就是回归阶段。

赞(77) 回复(0)

邱昱

2013-12-12 17:56:05 邱昱

报名EMBA的目的一是为了获得知识,二是建立良好的人脉,三是发掘资深教授帮助企业做咨询。目前EMBA的价格都非常昂贵,动辄30万元到50万元不等,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目前出现的EMBA招生难的问题无非因为两个原因,一是教学的质量达不到学员的要求,如果学费跟教学质量不对等的话,学员失去的不单单只是金钱,还有更宝贵的时间。二是生源本身的质量是不是有保障,如果不能满足建立良好人脉的需求,那么EMBA的吸引力也会下降,目前EMBA班为了能够找到生源,会降低生源的要求,从而导致通过EMBA结交高端人脉的效果大大降低,也就使得EMBA班昂贵的学费和效果不成正比,降低了EMBA班的吸引力。
EMBA班的困境要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EMBA教师、把好生源关等几个方面入手。

赞(103) 回复(0)

陈世泽

2013-12-12 17:41:33 陈世泽

学院对老师缺乏约束力。由于EMBA课程的教授既要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又要有丰富的企业经验,因此商学院往往出现“一师难求”的现象。一些新办的商学院没有能力培养全职教授,就大量外聘教授,结果导致学员跟着老师跑,课程时间和地点都会频繁调整。有时老师在美国走不开,一个班的学员就要飞到美国上课,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浪费在差旅中。还有些教授有频繁跳槽、授课内容随意等情况。

赞(70) 回复(0)

一览网

官方活动社群

已有 18 位成员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