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职业学习成长社区

话题七:

EMBA江河日下,如何看待EMBA萧条景象?

    高层次生源争夺越来越激烈,国外著名商学院参与争夺之战,国内名师僧多粥少,各校竞相争抢。一线院校走向全国并深入到二线城市深耕,部分院校缩小规模或停办。EMBA学费从一路高涨到学校陆陆续续停办,如何才能走出困境?EMBA怎样改革,才能拉回教育原点?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提交你的评论!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他们都在说(共29条评论)
钱多多

2013-12-13 16:17:48 钱多多

   受经济危机影响,近几年来国外商学院EMBA的报考人数在逐年下降。唯独中国EMBA在学费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报名人数依然只增不减,部分知名度较高的商学院每年的招生规模甚至达到600人至750人。


旺盛的市场需求在促成中国EMBA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泥沙俱下”的问题。早在2010年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领导层遭遇大换血、张维迎等三位院长被免职的事件发生以后,商学院圈子内部的一些问题就逐渐浮出水面。今年可谓商学院的多事之秋,学院的办学理念、学员的婚姻问题、学员与教授的矛盾、教授与学院之间的纠葛等等都凸显出来。

赞(10) 收起回复

黄其裕

2013-12-16 10:36:31 黄其裕

人都是这样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想得到,就是因为EMBA的高门槛导致的。

回复

赵雅馨

2013-12-13 16:08:02 赵雅馨

  学EMBA的过程中的确可以学习很多知识和经验,有来自于教授、老师的,更多来自于同学和圈子。每个企业有发展的阶段和不同的过程,这个阶段可能碰到很多困惑,别人早就已经经历过,或者已经解决这个问题,当你把这个问题拿出来分享的时候,别人会给你很多经验和帮助。无论在创业或者企业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通过共同分享,找到解决方式。

赞(7) 回复(0)

孙阳阳

2013-12-13 15:58:14 孙阳阳

EMBA的学费高涨是必不可少,毕竟相对于MBA的全国统考入学,EMBA更加注重的人际圈,高层之间的交流,更加注重的是企业战略,经济学以及组织管理,同时很多人选择去读EMBA不是因为他们希望去学习这类的课程,更多地是希望能够扩大自己的交流圈,从而能够影响到企业今后的长期发展,也算得上是战略性的投资。EMBA在中国,目前总的来说更像是一场交流会,很多大佬聚集在一块交流,而不是所谓的企业战屡课程,相比于国外,一来我们真正能够教得起这些EMBA大佬的人才太少了,二来不同于国外,国内的商界风气完全不同,如果学员来上EMBA的课程目的都是利益性的,那么其实所谓的EMBA都不应该存在!

赞(11) 收起回复

孙阳阳

2013-12-13 16:00:00 孙阳阳

这纯粹只是个人的一些想法,希望大伙也能够给下自己的建议。

回复

李聪

2013-12-13 15:49:19 李聪

EMBA与MBA是两个容易被混淆的概念。MBA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按国家划定的录取线统一录取,在取得学籍后按正规研究生标准进行教学管理,做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取得专业硕士学位。在欧美商学院界,主流是MBA而非EMBA(比如哈佛商学院就没有EMBA)。

  EMBA直译为高级管理人员MBA,或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员一般由公司推荐,利用业余时间集中上课,课程内容广泛,理论与实践平衡,是一种获取学位并且注重学习实践相结合的在职培训,它对升至公司中上级而又无MBA学位的管理人员很有意义。

  在中国,来商学院求学的学员目的多元化。热衷“圈子文化”的中国人同时也需要这样一个机会和场所,找到自己未来可能的合作伙伴与发展机会。付出时间成本低,结交的圈子质量高的EMBA最为迎合中国企业管理者的需求。

  对于某些读EMBA的高管们来说,师资和课程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里面的同学,而价格越高,门槛越高,进去的同学应该也更有“实力”。攻读EMBA虽说也要面试笔试,但是考的不是学习实力,而是背后的“实力”和“关系”。

赞(22) 回复(0)

林宁

2013-12-13 15:46:10 林宁

所谓EMBA文化,其背后是商学院文化和学员文化融合再创造的过程。虽然现在有些短视的商学院为了迎合学员诉求,将学院打造成富人俱乐部,但是这种模式只是迎合了一部分学员的需求,两者价值观趋同,并没有引领学员思想,让其获得再提升。也有些商学院为了招收有影响力的学生而降低要求。这些做法都是涸泽而渔的行为,最终这些短视的商学院可能面临招生人数的下降,品牌价值的流失。

赞(21) 回复(0)

一览网

官方活动社群

已有 18 位成员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