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群> 一览企业文化> 定位“中年”又何妨,心态才是最重要

定位“中年”又何妨,心态才是最重要

浏览(586) 评论(0) 赞(5) 收藏(0)
来自: 猎人说 发布于: 2017-04-01 07:42:00

从“1988年出生的中年女子”到“34岁老来得子”,再到“1992年生人已经正式步入中年”……最近,没有一点点防备,“1992中年危机”悄然袭来,引发热议。作为90后,在这样的论调下,我也要弱弱地说声“对不起,没留神就中年了”。(人民日报 3月28日)
近日,在网上流传的一条联合国关于“青年”的定义是年龄介于15岁与24岁之间的群体这一官方消息,使得网友们评价道“1992年生人已经正式步入中年”,更是有网友自嘲“中年无子。连特么对象也没”,纷纷表示“蓝瘦香菇”。在我看来,先暂且不提联合国这一关于“青年”的定义是否纯属“扯淡”,也无论我们究竟是否真的已经成了“老司机”,在我们感觉到这“淡淡的忧伤”的同时,也不妨淡看这一年龄的界定,让自己活的年轻,心态年轻。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40岁的人也可以有一颗20岁的心,老与不老从根本上来说并不能只靠年龄来评断,只要心中有一颗躁动的心,即使人老也可以“心不老”。苏轼于密州任知州时虽已“鬓微霜”,但仍喊出“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豪言壮志;魏武帝平定乌桓叛乱后虽已英雄迟暮,但依旧感慨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们这些80后、90后,本身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主力军,是新时代的弄潮儿,虽已经不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懵懂少年”,但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仍在我们体内“蹦蹦”地跳动着,仍在充满活力,潮气蓬勃。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沙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会不一样,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次联合国的年龄分段,也是督促我们这些80后、90后在思想上需变得更加成熟的一个激励表现。我们从小便是跨时代的21世纪新青年,跨越了新世纪,目睹了“千年虫”,与时代一起成长。“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伴随着时代一起长大的同时目睹了这个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见证了国家的强大,也见证了世界的虚拟化,更国际、更开放、更多元,同时感触到了这个时代赋予我们超过了自身年龄层次的压力与责任。种种元素都激励着我们要更加稳重更加成熟,无论年龄是否已经真的已经步入中年,但气质与态势却需要达到中年阶段的成熟与宽广,在内心成为真正的“老司机”。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无论我们这些80后、90后到底是青年还是中年,心中的澎湃都要如弄潮少年一般激昂跌宕,处事的态度却要达到四十而不惑的成熟稳重。只要内心强大起来,无需在意年龄,只需关注我们所能达到的高度,就可以把握人生。(黄陂区委组织部翁晨)
转载百度新闻

他们都在说 (共0 条评论)

我要说

该文章仅社群成员才可评论!

请先登录

客户端

客户端

触屏版

触屏版

网页版

网页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