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全国2023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在流行读书改变命运的2000年,这个数字还是95万。为什么读了这么多年书,却找不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答案显而易见:读书的人多了。从2000年初到2022年,高校毕业生增长了十倍有余。高学历者比比皆是,有限的职位和资源自然变得更加紧俏,于是造成了大面积的学历贬值。
去年毕业季的艰难,许多人还记忆犹新:截至2022年4月30日,单单是A股上市企业中公布了人员变动的公司,就裁撤了将近91万人。
与此同时,2022年毕业的研究生已达86.2万人,今年有可能更多。和他们相比,本科生自然会感觉落了下风,底气不足。这时候,很多同学不免想到延迟求职,要不去考研吧。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由高校来联合思考,与其让无数本科生挤上考研这座“独木桥”,不如由高校来为他们拓展更多的就业途径。比如,多渠道开展就业帮扶,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提供专业建议;比如,可以敞开校门,做学生与就业单位之间的牵线者、建桥人;又比如,可以采用“直播带人”等有创意的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才是解决目前求职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