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记者从2014年度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质量兴业”活动总结大会上获悉,大庆炼化公司聚丙烯厂生产的PPR管材料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产品”称号。
几年前,大庆炼化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申报的国家级专利项目较少,一些生产问题没有解决。为大庆油田提供稳产原料的聚合物一级品率提升慢,企业发展受到制约。
今年年初,这个公司提出由生产型企业向科技生产型企业转变的思路,全公司上下投身技术创新热情不断提升,全员技术创新格局初步形成。截至目前,群众性技术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立项50项、申报专利10项,盈利5.97亿元。聚合物一级品率显著提高,聚合物一厂由2011年的67.5%提高到现在的87.2%,聚合物二厂由原来的33.6%提高至现在的70.6%。
为鼓励技术创新,大庆炼化建立公司、分厂、车间三级技术创新管理规定和奖励办法,从政策、资金、平台等方面保障技术创新的开展,全员技术创新格局初步形成。4月,这个公司召开技术创新大会,对四类58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了奖励。其中,“进一步回收炼油低温余热与全厂热水系统整体优化”项目获高新技术应用类奖项一等奖,获奖励15万元。创新成果中既有公司领导提出的聚合物热风炉改造、优化变压器运行等项目,也有基层管理技术人员提出的装置内窥镜等项目,更有员工的小发明、小创造。
炼油二厂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创新成果评定,给予50元至2000元的奖励,并在当月奖金中兑现。机电仪厂将创新工作列入班子业绩考核中,积极鼓励员工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在全厂45项创新中,员工创新就达15项。
加强现有装置的技术改造,大力推进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是大庆炼化“节流”的一大法宝。二套ARGG装置是公司核心装置之一,催化剂跑损、生产波动、耗能高等问题制约着装置创效的能力。8月,这个公司经过多次研究测算,对ARGG装置局部实施改造。改造后,产品质量明显提高,装置能耗降低了3.24个能耗单位,企业效益大幅提升。
在聚丙烯酰胺生产技术研发方面,这个公司科研人员完成了研磨油配制和加入系统的研究项目。根据多种分散剂实验室测试结果,筛选出更适宜的分散剂,聚丙烯酰胺均聚生产线研磨油单耗由每吨41千克降至18千克,达到国际同类装置先进水平。
这个公司在埋头练好内功的同时,准确把脉市场,积极开发生产回报高、前景好的高附加值新产品。在聚丙烯生产中,这个公司坚持差异化,走高端市场发展道路,是国内知名管材料生产企业的重要原料供应商,大庆炼化生产的PA14D牌号产品成为中国石油聚丙烯管材料主导市场产品之一,在全国管材料市场的销售份额占到41%以上。高速拉伸BOPP薄膜料XH1356成为专利产品,RP340N产品的成功问世,填补了国内生产空白,成为国内唯一能够生产这一牌号的聚丙烯生产企业。
丙烯腈装置是大庆炼化为聚合物生产提供原料的重要装置。10月,这个公司投入科研力量,解决了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多年的瓶颈问题,实现了装置连续生产超过13个月的最高水平,而且这一装置生产的酰胺级丙烯腈产品质量、丙烯单耗、综合能耗等指标在国内同类装置都处于领先水平。
“小鹤管技术攻关已基本完成,这是以我们机电仪厂机械二车间为主的项目。技术革新后,仅变形鹤管修复一项,每年就节约费用近10万元,且工作效率至少提高了4倍。”机电仪厂机械二车间副主任张树全自豪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