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 微信公众号:yilanshequ )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直接关注

当前位置:业问首页 > 所有专题 > 小米乐视互掐谁胜谁负?

小米乐视互掐谁胜谁负?

    6月27日,北京市海淀法院判决小米盒子侵犯乐视《金陵十三钗》、《我是特种兵》,《医者仁心》、《当婆婆遇上妈》、《男人帮》、《山楂树之恋》、《宫锁心玉》等7部影视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向乐视网赔偿15万元。

    由此,小米和乐视关于内容的大战拉开帷幕。在判决出来后,小米方面回应称,小米盒子接入的是iCNTV的平台,节目采集由iCNTV管理,来源合规。对此,昨日乐视公司发表声明,要求小米公司面对判决,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依法向乐视进行道歉赔偿。乐视声明称已取证掌握了小米对乐视另外500多部电影电视剧侵权的证据,近期将会陆续提起诉讼。

    于是,我们看到,一方面小米拼命将责任推给iCNTV,而乐视网则不依不饶,乘胜追击。其实,小米和乐视的大战已经不是第一次,两家公司都在走生态链的类似路线,但做法却并不相同。对于后起之秀而言,人们在评断其优劣时,往往会将其剖析地淋漓尽致。看上去一大堆高深莫测的数据,抑或玄之又玄的文字,让人如坠雾里,不明所以。但事实上,不论数据还是堆砌的文字,都只是虚幻。而真正承载后起之秀未来的还是最初的目标和阶段的施行力度。当然,也离不开大环境的配合。

    乐视和小米对簿公堂的事件,瞬间点燃了整个互联网业界的激情。就像当年的3Q大战、3百大战一样,乐视和小米这两大后起之秀成为针锋相对的“死对头”。与此同时,人们对其背后的“阴谋诡计”分析地明明白白。但似乎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被忽略:争斗只是暂时的,谁能在未来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赢家。小米究竟因何被乐视揪住不放?一位不愿具名的某视频网站互联网电视业务负责人告诉,乐视和小米的冲突其实只是表面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乐视和牌照合作方未来电视iCNTV的矛盾在不断升级。简而言之,牌照方可以利用自己的播控平台地位对第三方内容“空手套白狼”;乐视则是投鼠忌器,既要维护自己的内容版权权益,又要维持和牌照方既有合作;而对于小米而言,自身没有内容则使其必须完全依赖第三方合作,在整个纠纷事件中缺乏话语权。

    总之,尽管乐视垂直一体的生态模式相对稳健,未来能在内容环节获得更多产业利润,但是它的模式带有封闭特征,将影响产业合作、企业规模,在构建一云多屏的服务中落后。而小米的生态体系更具开放思维,它的水平扩张带来的产业链整合能力,正在快速为它的垂直布局带来许多机遇。当然小米也不是没有风险,终端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而且硬件市场价格越来透明,且走向标准化,小米必须在市场达到饱和之前尽快建立基于内容与服务的运营模式。

我要回复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提交你的评论!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田目谷

2014-07-05 16:23:15 田目谷

个人感觉乐视的内容优势是小米无法超越的,而硬件方面,乐视电视已经把小米甩了几条街了,估计以后更难追。手机方面小米遥遥领先,但是乐视具有追赶的潜质,即使将来超越不了小米,也会蚕食小米一大部分份额,这样看来,结果。。。。。

赞(0) 回复(0)

林仙儿

2014-07-05 16:22:31 林仙儿

我觉得大家能不能换种思维,为什么自家人PK,为什么不把国产的和国外的PK,并提倡支持国产呢!要是为了提高关注度,那我也忍了。。

赞(0) 回复(0)

陈世泽

2014-07-05 16:13:58 陈世泽

乐视虽然在技术领域比较成熟,单但觉得小米在互联网思维方面更具创意基因,21世纪是物联网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网络带动事物的发展。

赞(0) 回复(0)

秦羽

2014-07-05 15:38:21 秦羽

小米的思维是进攻和扩张性的,而且是那种不断积累小便宜的扩张,是一种殖民思维的扩张,因此更有机会成功,也更有韧性。

赞(0) 回复(0)

黄先生

2014-07-05 15:37:30 黄先生

乐视说白了什么也不是,就是一个虚拟的网站,没有实质的东西来支持,就凭借每次先募集老百姓预先的资金来做自己所谓的产品,他没有生产厂商,就是图别人的产品来做自己的所谓的自己乐视,其实是自欺欺人的。

赞(0) 回复(0)

1

相关专题

更多专题>>

推荐行家

更多>>
图片

陈运奎

擅长 领域:食品饮料,商贸百货

职位/职称:副总经理

发表: 0 回答: 11 听众: 39

向TA咨询
图片

邓小华

擅长 领域:咨询管理

职位/职称:职业顾问

发表: 527 回答: 783 听众: 467

向TA咨询
图片

操勇

擅长 领域:金融银行,咨询管理

职位/职称:财务总监

发表: 240 回答: 37 听众: 609

向TA咨询
图片

管理的学习与成长

擅长 领域:咨询管理

职位/职称:HR\客服

发表: 15 回答: 16 听众: 88

向TA咨询

关于一览  |  联系我们  |  用户反馈

深圳市一览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6-2025 粤ICP备0810658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7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