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 微信公众号:yilanshequ )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直接关注

当前位置:业问首页 > 所有专题 > 四大关键点描画化纤行业升级路线图

四大关键点描画化纤行业升级路线图

2014934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国际交流中心、萧山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第20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萧山2014)在浙江萧山召开。

       围绕以创新和产业链合作驱动化纤产业可持续发展——新趋势,新契机,新活力的会议主题,来自国内外的相关行业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就中国化纤产业如何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进行了探讨。

 

      关键点一: 总量平衡

从总量来看,未来3年,中国不需要增加化纤生产能力。在一定控制下回归平衡的市场将迎来一个双赢的局面。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当今的热词,引发行业担忧。在近些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究竟未来还有多少化纤产能的增长空间呢?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介绍了相关机构对此的专业预测。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利用定性分析法,通过30年历史数据发现了纤维需求量和经济增长的正相关性。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17年全球纤维加工量将达9800万吨,化纤产量为6800万吨。其中中国纤维加工量5730万吨,化纤产量为4950万吨。日本化纤协会以全球人口和经济增长为影响因子,测算出2016年全球纤维最终消费可达8900万吨。

 

端小平表示,过去二十多年,全球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保持了3.02%的年均增长速度,中国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全球。根据统计数据,1990~2013年,全球纺织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长3.02%,其中化学纤维年均增长5.06%1990~2013年,中国纺织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长9.28%1992~2013年,中国化学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长11.96%。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和人均纤维消费量的提高,全球纤维加工量仍会进一步增长,预计年均增长速度在2.8%~3.0%,增量绝大多数是化纤。中国的增长速度将继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中国的增长速度会由于基数的原因,并且随着全球分工的调整和中国经济的降速而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单从总量来看,未来3年,中国不需要增加化纤生产能力。


 

关键点二:创新驱动

中国化纤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是创新驱动。这种创新,不仅是技术上、产品上的创新,还包括与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一致的经营方式和手段的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表示,创新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要素。创新要体现产业发展的趋势。目前纺织产业科技创新要求实现产品高端化、多元化,适应新兴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要求并开拓未知领域。新兴科技的交叉与融合,形成了多维发展空间。纤维材料科技的发展趋势是:发展高性能纤维、高功能纤维、生物基纤维、循环再生纤维、纳米纤维等品种,实现超常的性能、差异化、生态化;利用多重组分复合、高次结构构筑、有机无机杂化,实现材料科技与纤维加工的高度融合;以原料多元化促进纤维资源可持续发展;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纤维加工流程;以应用为导向、产业链垂直整合和横向整合为基础实现纤维应用的优化。

 

他提出,要实现引领与创造应建立起纤维材料科技创新的体系。如纤维原料应用评价体系,包括原料成分及特性分析,聚合与纺丝可加工性评价,产品性能功能评价(生物降解与低碳)。纤维制备创新体系,涵盖纤维结构性能调控,共聚与接枝改性,熔体直纺在线添加,纤维表面改性,长丝混纤,多组分纱线等环节。建设产品消费体验中心,如建立服装、家纺体验馆,让消费者亲身体验产品功能,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建立产业用纺织品应用评价与工程设计体系,实现专业化对接等。



 

关键点三:环境友好

 环境友好是下一阶段化纤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

在重视环保的时代主题下,不少企业致力于实现纤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发展具有生物可降解特性的产品,实现绿色生产。实现环境优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

 

端小平表示,在回收再利用方面,应建立与发展废旧纺织品、塑料等回收与资源化体系,调整化纤再生与循环产业结构与原料构成,大幅度提高优质产能与再生专用纺织品比例,促进化纤再生与循环骨干企业发展。科学推进再生与循环技术创新,建立以高品质、功能、低能耗为特征的新一代化纤循环产业体系。提高节能减排能力,缓解再生化纤与纺织行业发展中积累的资源和环境矛盾。制定行业标准,规范我国化纤循环产业。进行品牌建设,提升企业信誉,推动化纤循环产品消费。

 

 

在绿色生产方面,应推广应用连续化、规模化、自动化高效节能高品质的纤维加工技术,如功能涤纶长丝高稳定高均匀熔体直纺技术,原液着色技术,在线添加技术,乙醛回收技术,三废处理技术等。通过改造和提升工艺、装备、过程控制及管理,实现提质、降耗、优化工艺、清洁生产。运用合同能源管理、低碳认证等多种软技术,通过技术叠加和强化,达到绿色生产的目的。


 


 

关键点四:协同发展

打通产业链、充分利用和整合全产业链的资源已成为行业共识,目前关键是在具体操作上要逐步完善,最终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在集约式发展的要求下,着手解决产业链之间的障碍、打通产业链、充分利用和整合全产业链的资源已经成为一些企业近年的尝试。其中,联合产业链下游,更紧密的贴近市场,更快的占领细分市场,更快的将产品产业化成为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的一个有效手段。

 

在此次国际化纤会议期间,高性能纤维与车用纤维技术论坛、品牌与价值等专题论坛以及由中国化纤协会和中国毛纺织协会联合组织召开的毯用纤维技术论坛,都邀请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进行主题演讲与经验交流,为上下游企业搭建了沟通的平台,为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近两年,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牵头建立了中国化纤再生与循环经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物基蛋白纤维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物基聚酰胺纤维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亦是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的平台。这个平台具备了由科研单位,高校、产业链终端和上游企业组成的从基础理论研究到研发、市场需求等各方面的条件,企业可以抛开自身在资本和技术储备上的制约,让创新得以实现。

我要回复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提交你的评论!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相关专题

更多专题>>

推荐行家

更多>>
图片

陈运奎

擅长 领域:食品饮料,商贸百货

职位/职称:副总经理

发表: 0 回答: 11 听众: 39

向TA咨询
图片

邓小华

擅长 领域:咨询管理

职位/职称:职业顾问

发表: 527 回答: 783 听众: 467

向TA咨询
图片

操勇

擅长 领域:金融银行,咨询管理

职位/职称:财务总监

发表: 240 回答: 37 听众: 609

向TA咨询
图片

管理的学习与成长

擅长 领域:咨询管理

职位/职称:HR\客服

发表: 15 回答: 16 听众: 88

向TA咨询

关于一览  |  联系我们  |  用户反馈

深圳市一览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6-2025 粤ICP备0810658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7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