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消委近日发布调查称全国手机预置软件市场规模超30亿元,但遭98.6%用户反感;偷流量、吸费、耗电、盗信息、占内存、难卸载等问题系主因。既然手机预装这么遭人恨,转型路在何方?
近日,广东省消委会发布手机预置应用软件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智能手机销量已经超过3亿台,普及率超过七成,而手机软件目前仅安卓市场就有接近30万的应用软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软件市场,越来越多软件商为了推广应用软件,会向手机厂商、运营商和各级代理商等支付一定费用,为智能手机预置相关应用软件。据有关统计,目前国内预置软件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30亿元。
然而有98.6%用户不希望手机预置应用软件。这个数据虽然还没到100%规模,但这个数据已经透露出手机厂商强制预装APP的行为,正成为成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节奏。然而,客观的事实是,无论普通用户对这种流氓行为何其反感,但这些本性充斥着流氓和无赖方式的手机厂商,并不会立刻将预装APP行为停止。对于这些手机厂商来说,革除预装APP无异于重新逼迫自己站在道德与利益的交接口,因此利益大于用户体验的感受下,他们并不会轻易删除预装APP的行为。
相信很多用户都遭遇过被强制预装手机软件的经历,我随机进行了一个小调查,周围很多朋友都叫苦不迭。总结起来,手机预装给用户带来了如下烦恼。一是占用内存,让手机空间变小,运行变慢,还不能卸载。例如一个使用三星S4的朋友,发现自己的手机号称有16G内存,结果只有8.5G,原来是自己的手机被运营商、渠道商预装了很多软件。更糟糕的是,一些预装软件还不能正常卸载,只有通过越狱(iPhone)或者Root(安卓)等复杂的手段才可能卸载。二是存在偷流量、吸费、窃取用户数据等问题。既然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强制预装,那么一些预装软件背着用户干坏事就不稀奇了。
实际上,在利益的驱使下,预装恶意软件已成为手机市场的潜规则,解决问题需要建立芯片安全机制,完善产品监测手段,加强流通环节管控力度等多个环节入手。早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就已曝光了大唐高鸿通过预装软件,向手机植入恶意软件,获取用户IMEI、MAC地址等设备信息,查看系统应用软件列表,并监控用户日常使用软件的时间、次数、网络流量等侵权行为。因为恶意软件开发周期短,成本低,获利快,所以在手机市场中,此类问题普遍存在。不过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目前的产品条件,还不能完全规避预装软件带来的风险。
手机厂商对出厂手机进行预装手机APP的行为,归根结底是利益的驱动。大多APP开发商在市场推广需求面前,都会选择与手机厂商合作,即手机厂商将开发者的APP强制预装在用户购买的手机身上,一旦用户打开手机时便会强迫用户进行使用。其中最为恶劣的现象还在于,很多APP的预装是强制性的,普通用户根本无法卸载,只要用户激活该应用,就会被手机厂商视作增加了一个活跃用户。而每个活跃用户对于厂商来说,则意味着预装的收入有了新的提升。根据目前知乎等社交平台整理的数据得知,当前市场上的预装APP单价几乎在1-3元之间,一款出货量在百万台左右的智能手机,其依靠预装一个APP所带来的营收往往就是数百万元,而一款手机如果同时预装数十款APP应用,其创造的利益收益更为可观。
在2010年年末,知名市场战略咨询机构iGR Research对美国消费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预装软件是智能手机买家的购机动机之一,有25%消费者表示预装软件的种类和质量影响了自己的购机决策。
类似情况在PC(个人电脑)市场上也存在,事实上,是电脑制造商开了预装软件应用程序的先河,例如反病毒软件、搜索工具栏、游戏和某些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连接服务。而这一举动在一开始也是没有恶意,且受消费者欢迎的:消费者可以在购买电脑时试用新的软件,而软件制造商将得到机会接触新用户,PC制造商也能通过和软件公司签订的在他们电脑上推广其产品的协议赚取金钱。实际上,微软在PC领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种消费者乐于接受预装软件的习惯。
这一点,在今天对部分中国用户仍然是如此,调查显示,中国农村市场的大部分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关注度远没有城市用户高。在不少农村市场或者中老年用户中,智能手机的概念还没有充分普及,当用户接触到新奇的智能手机时,发现手机除了发短信、打电话之外,还有很多额外功能,可以聊QQ,浏览网页,玩游戏等等。这部分用户不会把这些预装软件单独地和手机本身的功能分开,他们认为这就是手机功能的一部分。如果一款手机不能满足初级用户的这方面需求,在打开手机市场方面肯定会大打折扣。而这种需求,正是预装软件最初得以进入PC和今天打入智能手机的基础。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手机强制预装APP已经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而且现行法律法规并没有对强制安装APP作出明文规定,因此在现有的市场情况下,规范和维护手机市场上的APP强制安装应有,除了亟须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相应政策之外,手机厂商的自律和自我约束,是首当其冲的重要方式。
对于大多手机厂商来说,暂时的预装APP方式虽然可获得一定程度的金钱收入,但是长此以往,手机厂商最终失去的则是整个市场和忠实用户的背离。对于一些并不具备生态链,也不具备手机硬件品质考验的厂商而言,强制预装APP在手机所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会远远大于其当前所得的暂时收益。过于在意预装APP而带来些许收入,这样的手机厂商并不会走得太长远。在手机产业这条线上,做一个认真做事的厂商,远比做一个流氓式的厂商,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