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 微信公众号:yilanshequ )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直接关注

当前位置:业问首页 > 所有专题 > 三星手机将“败走中国”吗?

三星手机将“败走中国”吗?

    6月26日,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厂商三星电子的首席财务官李尚勋(Lee Sang Hoon)称,预计该公司第二季度的盈利表现“不那么好”。李尚勋的这一言论是由韩国媒体率先报道的,随后得到了三星的证实。据彭博社编纂的数据显示,35名分析师平均预期在截至6月份为止的第二季度中,三星的运营利润为8.4万亿韩元(约合82亿美元)。与此相比,三星2013年第三季度的运营利润创下10.2万亿韩元(约合10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自该季度以来,三星的盈利呈现出下滑趋势。

    外有强敌苹果,内有中国国产手机的崛起围攻,三星手机所面临的局面并不乐观,再加上三星并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越来越弱,“败走中国”的脚步越来越近。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放到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处境再适合不过了。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三星手机败走中国的信号越来越明显,它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的时间也许会提前到来。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事实。

    今年三星手机将遭遇一个强有力对手的重重一击,这个对手就是苹果iphone6大屏手机,从各个消息面来看,iphone6马上要上市了,分别是4.7寸和 5.5寸,而且在工艺上更加精良。一旦上市,就意味着三星手机的好日子过到头了。也许在短时间里无法吞掉三星的所有市场,但是绝对会鲸吞三星手机在中国大 屏市场很大的份额,再加上苹果的强大饥饿营销模式,会使这种鲸吞的速度越来越快。

    很多人将三星的转衰归咎于外部的竞争,如来自苹果大屏幕手机iPhone6以及华为、小米、中兴等国产品牌。事实上,iPhone6还没有发布,谈不上对三星过去的业绩造成影响。而国产品牌虽然发展强劲,但对于定位高端的三星影响也没有那么大。

    今年2月,诺基亚英国官方Twitter直指三星产品无创新,认为三星是“Samesung”,意指三星不停地做着重复的事情。三星手机旗舰产品是Galaxy S和Note系列,每年发布一款,与苹果的iphone相同。但是,近两年推出的产品,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因素。用户评价倾向于是“硬件的升级,而无设计的创新”。尤其是国内一些山寨品牌模仿其外观推出自己的产品,更是让三星产品成为“街机”。这就是主要原因吗?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
 

我要回复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提交你的评论!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许斌

2014-07-01 15:25:48 许斌

客观的说应该支持一下本土手机 像小米 做的东西的确不错 就是因为饥饿营销 弄个不好的名声 。我前一阵买的小米电视2 真的很好用我感觉要买 三星 LG 的 8000多都不一定能买下来。。 我从iPhone第二代开始就用苹果 每一部都用过 。很好用 但是我感觉会造成大量的资本外流 。所以还是要支持国产.

赞(0) 回复(0)

尤尤

2014-07-01 15:24:46 尤尤

可能是三星已经不在乎硬件了,像当年的IBM,转而开发软件和新技术。而且整机卖的不好,但三星的芯片暂时谁都离不了。现在就唱衰三星还为时过早。国内企业还需大步前进,不能安于现状,弯道超车还需自身强大才行,等着别人翻车无异于与虎谋皮。

赞(0) 回复(0)

秦鑫

2014-07-01 14:50:19 秦鑫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如今面对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三十年可能变为三年。任何一种事物当它发展到顶峰的时候,定会走下坡路,这就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

赞(0) 回复(0)

朱珠

2014-07-01 14:09:42 朱珠

由于像华为,中兴,酷派,小米这些国内品牌的掘起而败走中国,主要是华为,三星最应该担心的是华为,小米充其量就是个小角色(没势力,打脸充胖子),华为就不一样了,基本整个手机的所有核心技术他都有。

赞(0) 回复(0)

黄先生

2014-07-01 13:57:53 黄先生

三星的品牌价值还是有的, 同样配置,外观差不多的手机,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三星。。国产的手机大多拼配置,性价比,品牌价值低 。

赞(0) 回复(0)

1

相关专题

更多专题>>

推荐行家

更多>>
图片

陈运奎

擅长 领域:食品饮料,商贸百货

职位/职称:副总经理

发表: 0 回答: 11 听众: 39

向TA咨询
图片

邓小华

擅长 领域:咨询管理

职位/职称:职业顾问

发表: 527 回答: 783 听众: 467

向TA咨询
图片

操勇

擅长 领域:金融银行,咨询管理

职位/职称:财务总监

发表: 240 回答: 37 听众: 609

向TA咨询
图片

管理的学习与成长

擅长 领域:咨询管理

职位/职称:HR\客服

发表: 15 回答: 16 听众: 88

向TA咨询

关于一览  |  联系我们  |  用户反馈

深圳市一览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6-2025 粤ICP备0810658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7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