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迅雷的人,都知道其在2011年的时候曾冲刺过IPO。当时迅雷为投资者们勾勒的是一个很虚无缥缈的资本故事,是一个似视频又非视频网站的定位,即“消费类数字媒体内容互联网平台”。而在此之前,迅雷最大的竞争对手优酷已经借此相似定位成功登上了纽交所,再加上当时遭遇中概股危机。所以即使当时已经率先于对手实现盈利的迅雷,价值也被低估了,故最后放弃了IPO。不仅如此,当时的迅雷还存在着各种版权纠纷问题。
在接下来的两年中,迅雷也一直在动荡的调整中渡过。直到去年这样的调整才初见成效,它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以用户服务为主导的公司。相关数据显示,迅雷现在拥有4亿多用户,每月活跃用户3亿,其中付费用户500多万,每位会员每月为迅雷贡献20元左右的收入。同时,迅雷还拥有电商、游戏、传统广告等多种创收方式(营收模式与腾讯生态类似,与腾讯IM是根本业务;不同的是,迅雷的根本业务是下载)。迅雷想要告诉投资者,迅雷和腾讯一样,它也有大量用户,存在无数变现的可能。而据迅雷相关负责人称“迅雷去年会员增值服务收入占据了迅雷七成以上的收入,而传统的广告业务却一蹶不振,广告一直卖不过快播,甚至逐渐下滑”。
曾经折戟纳斯达克的迅雷卷土重来。这一次,它带上了小米助阵,准备讲一个新故事。本周五,迅雷将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书,计划最高融资1亿美元,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或纳斯达克挂牌,股票交易代码为“XNET”。在此之前的4月,迅雷完成了E轮优先股融资,吸引了小米风投、金山软件等新投资方。根据招股说明书,小米风投在迅雷的持股比例达27.2%,成为第一大股东。小米的引入被认为是迅雷闯关IPO的重要砝码——通过小米加速进军移动终端、抢占客厅,用一个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视频内容提供商的故事来打动投资者。
三年后再次闯关,这并不是迅雷首次递交上市申请。三年前,迅雷曾向纳斯达克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募资约1.125亿美元,当时估值为9.16亿美元。三个月之后,迅雷取消了IPO计划。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遭遇中概股低潮,当时赴美IPO失败的还包括神州租车、盛大文学、窝窝团、拉手网;另一方面,迅雷的版权问题和P2P模式在美国遭到了质疑。三年过去了,迅雷的业绩在稳步增长,其盈利模式也在逐步调整。迅雷在招股书中公布业绩数据称,该公司2011财年至2013年财年的净营收分别为8190万美元、1.41亿美元、1.75亿美元,2014财年第一季度为4000万美元。
净利润方面,迅雷从2012年开始实现盈利。2011财年至2013年财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万美元、50.3万美元、1070万美元,2014财年第一季度归属于迅雷的净利润为39.7万美元。从收入模式来看,迅雷的主要收入由云点播服务、在线广告和其他互联网增值服务构成。云点播是迅雷收入的主要部分,包括下载绿色通道,离线下载和云播,2013年收入为8673万美元,其占收入的比例为48.1%。到2014年一季度,云点播服务的营收达到了2485万美元,同比增长32%,占总营收比例更是高达60.3%。
在线广告主要来自于迅雷看看,即在迅雷看看提供的视频中投放广告,2013年收入为4800万美元,占总收入的26.7%。最新一季度的业绩显示,这项业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2014年一季度,广告收入为752万美金,同比减少37%,在总收入的占比为18.3%。业内人士分析,广告一直是互联网用户诟病的地方,但作为企业来说,广告往往是一家互联网企业最初也是最快能将流量变现的方法,迅雷在找到了其他的收入盈利点以后,主动减少广告的投放范围,长期来看对增强用户体验很有帮助。
其他互联网增值服务主要是在线游戏和付费观看业务。2013年收入达到4548万美元。2013年以及2014年一季度其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5.2%以及21.4%。2014年一季度达到了4548万美元,同比减少16%。毛利率方面,迅雷的毛利率在50%左右。由于内容版权成本的边际效益,只要收入规模继续扩大,迅雷的毛利率会进一步提高。
以下载服务而知名的迅雷又一次冲击上市,但用户习惯早已发生改变,用户在手机上不爱下载,在PC时代占据较大装机量的迅雷,能否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