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30 14:27:05| 发布人: 肖崇华 | 来源:一览薪闻| 浏览(8261)| 评论(9)
对于在事业单位上班这个事情,或许有人认为必须要靠关系才能进,这个我承认,几乎8成的都是如此;或许有人认为里面就是黑压压的乌鸦,这个据我不太深入的观察,有,但是不是全部,也就是五五分成;或许有人认为里面上班久了就是温水煮青蛙,全没了斗志,这个据我17个月的生活感受,是,但也不绝对,斗志这个东西真的因人而异,就跟学习一样,如果真想学,时间总是够的;或许有人认为进了这个单位就是吃皇粮,我认为要看是不是全额拨款,不然自治的那类就很惨;或许有人认为工资待遇不错,这个我认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必定也认为公务员工资很高,其实这两条道都不是“发家致富”的道。。。
到2013年12月底为止,我在事业单位当一个混混已经有47个月,没有经历什么地动山摇的变革,没有感受到什么风云突变的纷争,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过来。。我总留点什么下来,深怕未来事业单位被革了脑袋,自己需要谋生路,深怕未来事业单位这个名词跟“供销社”一样载入中国历史,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希望自己可以为这段生活留下点痕迹,证明自己曾经在这个领域生活,也见证过他的末路生涯。
希望自己的记忆力没有太衰退,希望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达到小学水平,凑合的写写。。。。
先说说自己怎么考上这个单位的,这可能是我17个月生活中唯一能算的有点爆点的一段,虽然只有那么一点点。
作为应届生,春天是找工作的烦躁期,我自小是跟风分子,在工作前人生所有重大决定是跟风的,比如读书拿奖学金,比如考研,比如考证,比如考公,一路过来也没有太多的倒霉事,因为除了考公碰了壁,其他都一帆风顺的过来了。。1月的国考死在申论上,3月的省考依旧死在申论上,于是看到这个5月开考的事业单位没有申论,于是积极报名。果真行测是强项,第一次进了面试,第二名。。。如果考过公的人都知道,基本面试是考验人际关系和人品的事情,与那啥成绩和表现没太大关系,于是,我爹就开始了人际关系这门功课,一打听,没有内定,于是他决定把我变成内定,一番打点,我进面试考场了,在等候区发现,这个时候我的RP也爆发了,原本的第一和第三都没来,我们这个单位只提前一天通知第四和第五来替补(当然,只是我爹打点的又一福利),于是他们的草草来比跟我的准备充分,这个高下是很容易分出来了。。。
原本我以为这就是应考的全部,结果考完后请相关领导吃饭的时候才知道,原来爆炸的在后面。。我们这个单位不是没有内定,内定的那位已经在我们单位上班了,只是性质是临时性质,由于她家财力雄厚但是政治资本为零,所以她家人用一堆银子内定了一个事业单位编制,如果在这个系统呆过的人就会知道,如今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编制控制非常严,只有减的分,想增一个编制,非常难,所以我可以想象他们花了多少力气,烧了多少大米,不过有点是烧大米买不来的,那就是必须要走最后一关,参加组织部、人事部的考试,这个没法子作假,那位内定同胞结果就战死在最后一关上,还是惨败,一方面他的确能力有限(之后跟他共事过一年,的确能力很有限),一方面我好歹也杀过好几场公务员,说能力还是有点的。。。于是内定变成了不定,我成功上位。不过我还是怀疑他可能用功没到家,如果真的铁底内定的话,其实在报名考试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为他量身定做的报考条件,少放人进来不就得了,不知道他在那个关卡出了差错,我也不得而知了。
面试之后,不功不过、不咸不淡、不冷不热的拿了一个综合第一,我可以上班了。这个时候RP继续爆发,我们单位十年一遇的大整修都让我遇到了,结果单位乱七八糟在整修,修缮房屋,这个大工程直接导致我没有办公室,原本应该是7月报道,结果因为这个主要原因,加上一些档案调动的次要原因,我拖到国庆长假后才上班,顺道领了9月的工资。。。我的事业单位岁月由此拉开了序幕。
喝口水先,余下慢慢道来。。。。
我们单位的性质是神马:
首先我混迹的这个城市是东部某地区,物资算丰富,自然神马很贵,所以在这里混,单位的收成就很重要。
我这单位属于全额拨款,其他全额拨款的单位收成如何我没有发言权,迄今也只混迹过这么一个,但是我们单位的收成算凑合,一年反正有6-7W左右的现金收入,公积金一年也能保证到2W,基本算是个节日的节日都会有一堆生活用品的发放(对于单身的我而言,生活用品基本不需要再去购买),待遇对于一个不求我养家但求面子凑合的爹妈而言,足以。
其次我这个工种属于是啥我也搞不清楚,反正就是领导的年终总结抄一抄上班,平日的会议啊,或者市局交代的文稿啊,凑合凑合写个小文章,每年写两个小研究文章,等等自家出的报纸。。。其实就是干文字活,但是量很少,几乎一个月没也几次,据我不完全统计,我这17个月也就写了30个小文稿,大文稿也不过5、6个,对于混中文系混了7年的我而言,这是个小事情。。通常事业单位的工作只要求“做”,对于质量通常不管。
余下就是单位的结构:编制工才10人,其余洋洋洒洒一片人都是临时工,我们自然啥事情都不需要做,有口就成。至于办公室更好,我才上班那会,遇到单位领导层变动,所以暂时无我办公室,于是借用一位在北京进修的主任办公室给我呆着,一个人,很爽。。之后领导层变动结束,调整办公室,我和另一位同事安排到一起,两人一个,最幸福的是,这个同事是我们单位唯二的外地人,当然另一个就是我啦。。。而且她是临时员工,她的活多,我的活少。。。(其实2011年后的4个月都是我一人独霸,她回家生孩子去了,哈哈。)
然后。。。。开始人生第一份工作,开始我踏入社会的第初体验!
第1月:
没有任何的实习经验,也不怎么懂事,一个人跑到这种单位上班爹妈特担心,因为我爹妈都是国企的老员工,他们知道事业单位的复杂性。。。于是我爸跟我讲,切记:不八卦、不跟派、不插话、不高调,只干自己的事情。。。于是我怀揣着老爹的告诫来上班,第一天,遭遇难题。。。
领导1号直接分派文稿任务,要求在两周内做一个单位的大史记,我直接傻掉,单位除了领导1号叫啥(吃过饭哇),其余的统统是陌生人,我们单位的来龙去脉啥都不清楚,啥部门也不知道,直接抓瞎。。。后来我同学鉴定为“试我深浅”。好在人的潜力都是逼出来的,脸面是丢出来,去每个部门自报家门,先搞清楚人员状况,在摸清档案室的状况,怎么滴的大史记也是要从档案室、资料库取材。。。自从写完毕业论文之后,从没如此认真的对待过中国字,那两周真是突击战。。。真不知道自己是傻还是真没有社会经验,总之自己写了一大堆的文字材料。。。
说实话,这是第一份工作任务,也是我迄今17个月中唯一的值得自我肯定的任务,从那以后,忽悠和混的任务占了多数,这一点,其实我挺遗憾的。更重要的是,领导1号并不是忽悠我,我做的大史记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印在单位的某展览室,我觉得这是一个老领导,一个知识分子老人家对一个新人的肯定,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领导会不会如此,但是对于我而言,这是无比让人安心和窝心。
第一个月比任何想象中的都忙,我连续遭遇到很多的重大会议,由于我们单位长期没有写文稿的人,没有做文字记录整理研究的人,所以需要我直接上。但是我说实话,读书的时候,我就是一个不爱社会实习,对于这方面没有任何的经验,只能想到哪算哪。那些长达3个小时的会议都是靠的飞速笔记,没有录音笔,不用电脑,一张一张的听写,加上当地人多半说当地话,外来人的我啥都听不懂,真是热闹的人生。。。在这几次会议上,我充分发挥了胡编乱造的本事,听懂的地方就听写,听不懂的地方就改写。。。熬过来,真是熬过来了。没有老师傅带的这段日子,就这么乱闯乱闹的,也把人生第一份报纸出了,人生第一份会议纪要写了,人生第一次参与组织全国性重大活动给参加了,当然人生第一次喝酒也撞上了。。。
在事业单位,应酬是避免不了的,这个人人都知道,人人绕不开,而且我这个单位属于公益性质,那些文人墨客超级多,那么烟民酒民超级多,重大活动开的多,宴席酒席自然少不了。。作为单位的员工,很多场合必须参加。。刚开始这一个月,我不知道如何应付,问爹妈,老爸的意思是少喝,如果特别大的领导来就必须要喝,老妈的意思是躲,只要开始坚持住,自然以后就不会被整。。事后证明,这两种方面应人而已,分别对待。。。当然这是过了好几个月懂得道理。至少这个月,每次担惊受怕的就是听闻中午有饭局,晚上有饭局,每每这个时候就开始心慌,酒桌上属于呆子型,看别的老员工如何,我就跟着,结果发现他们人人酒量都不是盖的,发现无法自保,那一个月真的属于被灌酒的日子,可惜无人救我。。。
第二个月:
有些人是刚开始的时候,日子过的很快,有些人是刚开始的日子过得很慢。。现在想想,我的日子就是过得很快,因为第一个月遭遇的神马事情太多了。。。
进入第二个月,继续担惊受怕写会议稿,继续担心害怕有饭局,结果担心什么来什么。。。领导层要变动了。。。
通常要变动前都会开很多的会议,因为有人要推二线,必然有人要提拔,如果从本单位提拔,那么神马组织部的人就会来考察,对于我这个才工作一个月的小人物而言,没见过那架势。。好在见招拆招,反正记住一点,都说好话,实在不知道怎么说,就说自己经验少,不懂的多,反正也就过了。这些市局来的头们开会总爱挑下午4点,我们单位5点就撤人了,这个4点开会的用意不就明显了,开完会吃饭。。。于是悲催的一个月晚饭饭局拉开帷幕。。。
这一个月可能是第一个月喝酒的双倍,如今想起来都头疼,由于如今很多市政机构有“限酒令”,中午领导喝酒的少,但是晚上就不一样,不用办公,我们这些小罗罗跟着主任的屁股后面,傻不拉几的自虐。。。不过,也不能说全是倒霉,毕竟经历过这些饭局,才能学会如何自保,长眼睛长脑袋的目的是用来学习的,于是在郁闷难熬的饭局中,我只能偷偷观察,谁频频上厕所,谁频频换毛巾,喝红酒就死加冰块,喝黄酒就顺道要壶茶,酒桌上女生装孙子不要紧,通常回敬的事情不再考虑范围之内,这就是如今我的饭局之道,对男生绝对不成立,但是对于想保护身体的女生而言,还会会有点效果的。 领导层变动,对于我而言,没啥感觉,反正谁也不认识,领导1号不走就成,余下的2号是谁当,爱谁谁。。。
人际关系。。不是说之前有位倒霉的“内定兄”吗,他依旧在单位坚挺着,虽然编制被我抢了,但是他的人脉不倒,估计想争取另一种渠道“编外职工”,毕竟也是归属“财政”的。由于他之前砸下钱还是有点效应的(他家人其实挺聪明的,砸钱不砸本单位,砸管本单位的上级领导),所以也没啥人会让他做事。。他对我,自然是处处带刺。。。我这人敏感但是不反感,我也知道换成我,估计也会气死,所以走“曲线”,反正活不多,我自己干。。。
事业单位的人很八卦,这点很多人都赞同,通常一个人一句话,过一个小时会面目全非的出现在所有人的耳朵里(在未来的第9个月故事中,我充分感受了到了威力),所以,我借口听不懂的理由,坚决不串门,一串们一聊天,难保不会提到写什么,我作为新人,又是唯一的外地人,可能是无心之话,可能不是这个意思,难保在别人耳朵里是什么意思,封口,沉默,保我第二个月,太太平平。。。
第三个月:
算幸福的一个月,因为领导层变动的直接后果就是办公室的调整,升级的换了一个大的办公室,我也要从寄居的地方搬出,然而问题是我将会跟谁一个办公室,我无法打听消息,自然紧张,不过好在RP都差到什么地步,我跟我的那位外乡人同事公用一个办公室,那是一位温柔善良的女生,家境一般,在这个陌生城市上学,阴差阳错进了这个单位做办公室文档打印工作,看似不难,但杂事很多。由于当初进单位她是唯一的一位外地人,又没有编制,其实吃了不少类似“歧视”的苦头。我在之前说过领导1号是我遇到的第一个贵人,那么这个MM是我遇到的第二个。。。
说她是第二个,并不是意味着她干嘛干嘛帮助拯救我,而是遇见了她,她的很多工作历程给我了很大的参照,至少当初她犯过的一些错误,我不会再犯,很多人际关系上的问题,我从她那里知道了很多。我死党总是说,除了读书这个领域外,我总是会遇到一些可以在前面扫雷的朋友,找工作上,租房上,旅游上,总是有朋友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后很倒霉的回来忠告我,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这个同事也是如此,听她跟我讲才进单位时候的遭遇,吃的那些苦,夏天中暑,冬天冻的半死,每月省吃俭用,还要和男友一起攒钱买房子(他们是让我非常佩服的一对小夫妻,什么都是靠自己白手起家,很了不起),平日里遭遇或多或少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排斥,有钱人对无产阶级的鄙视,我理解也体会得了,这种被疏离的感觉从踏入这个城市的第一天起就能感觉到。。。特别是无父母,无朋友,无亲人,无资产,无“家”的寄居生活,是没有“安全感”的,而“安全感”恰恰是人能够幸福生活的保障。。。这一个月跟这位同事的相处,我似乎懂得了一些需要在这个地方生活的规矩。遇到了她,就像是抓到了一根草,虽然不是拿来救命,我也不会莫名其妙的跟她交心交底,只是在单位的那种“孤独感”少了好多,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了。。。。
这段时间其实还算有点被人忽悠的地方,领奖金的时候,由于我到班才3个月,没有换领导层的时候,领导很大方,发奖金,别人全额,我就半额。。可是换了领导层,立马变成了四分之一,清清楚楚。我明白,至少元旦领津贴的津贴的时候,我就明白了,领导们不动声色的表达了意思,我也只能不动声色的接受这个表达。。说心里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没人有不喜欢钱,但是,一来无权过问,因为在试用期;二来,说实话,原则上我就应该是如此。爸爸说,如果到了外企,很可能会按时间比例算奖金,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无法事事斤斤计较的。我就在抱怨,为啥之前给的好好的,现在是什么意思,这也太不公平了。爸爸就跟我说,这个世界上不公平的事情多了去了,你这个算什么,没人会为你愤愤不平,何况你的确就是应该拿四分之一的东西。等哪天,你转正了,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却没有拿到应该的回报,那个时候再去想公不公平的事情。
对于人生刚开始的三个月社会生活的反思:
所谓“工作不适症”,我还真没有。记得刚上班那会,死党们会发短信问我,工作的如何,感觉如何,事业单位复杂不,有没有人给你穿小鞋,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知道是不是我本身神经比较大条,还是已经看过太多朋友刚开始工作的囧状(因为我的朋友圈中只有我是继续混象牙塔的,他们都是本科毕业直接杀进职场,有在省级事业单位的,有军校的,有高校的,有企业的等等)我似乎没有感受到“不适”,我就秉持着爸爸的告诫,同时坚持一点:离开单位的大门,我就是我自己,绝不将工作带入生活,也决不让工作情绪影响生活情绪。事实证明,我的RP比较好,不光是刚工作3个月没有在节假日,休息日和下班后接到来自单位的任何电话,如今工作17个月,依旧没有。。。没有这种来自“单位的召唤”,让我的生活真的是轻松了不少。
其次,爸爸的几个“不”原则是让我学会自保,不过副作用是我工作了3个月,似乎依旧没有融入集体,一方面自身有点抗拒,一方面我的沉默工作态度让别人认为我的刻意疏远。我不是很容易相信一个人,总是要观察很久,但是一旦相信人,总是义无反顾的坚信某个人,很难改变。所以,对于这个从小到大都听闻的“是非圈”有种本能的抗拒,对于语言不通的人群有种本能的抗拒,加上单位办公室的天然屏障,我保护着自己,也疏离了别人。。。
再次,关于这份工作,其实头三个月,我一个人摸索,一个人应对领导们抛过来“考题”,自编自写,这其实是个非常非常好的考验,回头想,其实自己挺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虽然说工作中有老师傅带着会觉得上手的快,但是会缺乏一些成就感。而自己摸索出来的东西,有种属于自己的感觉,更重要的,一旦自己的成果被认同了,这个既定的规范就是自己的了,往后更新的时候,别人就需要你的模板,这种感觉是很微妙的,有种间接的得到肯定的感觉。
最后,关于单位中的生存。之前很多的朋友都跟我说,在这类单位生存需要会观察颜色,需要会溜须拍马,需要时时打点(打点对于我而言就干过一次,进单位的那次,其他的时候我选择习惯性失忆),需要让自己掌握遇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需要刻意的扭曲性格。。说实在,听听真的挺可怕的,想想就觉得自己这种“任性的小孩子”性格女如何应对。但是真的进去了,或许说我的这个单位自身不具备典型的“复杂性”,也或许我真的神经大条没感觉,我没有发现如何如何的恐怖,至少对我,10个人(编制同胞)对我客气,余下“临时同胞”对我和气,我感觉良好。
当然,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我拥有单位其他职工无法取代的能力。在我进来之前,我们单位一直缺失研究版块,一直无人愿意承担这个部分,所以在招考的时候,领导1号就说过,一定要能写,或许他心里还有一个OS,就是一定要能编。。通过第一个月的名义上交代任务,实际上考察的方式,我交出的答卷还算满意。这样单位的很多活动有人参与整理,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更加的深入,我就成了暂时无法被取代的一个,这恐怕是迄今为止,我不靠后台不靠打点尚未被穿小鞋的原因吧。
当时,我跟我朋友(混军校的教师MM)聊天的时候就谈到过“能力”这个话题。原来一直以为“能力”是需要放置在“企业”才有话语权,但是我们工作了之后发现,错了,在现在这个社会,“能力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如果自己的能力能够成为单位无法被取代的一个部门,就跟机器上的螺丝钉一定,看似小,但是功能强大到不可或缺,谁都不会随便的忽视它。。。我没有什么才华,只是恰恰干了别人暂时干不了的事情,所以,这一点的优势在这个17个月中悄然的保护着我。。。
做别人做不到的,是爸爸国企生涯30载的信仰,所以他老人家如今还算不错。我是看着爸爸30年风雨如何走过来了,如果能够面临国企破产,资产重组,集团化而幸存,这里面“无可取代的能力”是法宝,或者说对于同样不谙世事的爸爸而言,这是唯一的法宝。
第四个月:疯狂总结季
年终的时候是最忙的时候,同样公务员的同学告诉我做好准备,如果是单位的文稿撰写人,将会进入总结季。。那位兄台倒是当公务员当的风生水起,好不热闹,除了工资是迟迟拖发。。果不其然,我再一次遭遇到第一个月同样的境况,只是那个时候忙于会议记录和撰稿,这个月忙死了总结。。原来没有人写总结,我也不知道之前总结季的时候他们怎么应付的,因为我找不到08年的各类党工团模板,于是,我需要现编一套模板出来,这对于一个申论总是40分低走的我来说,只能求助度娘。幸好本身不算笨,举一反三的能力还是有的,于是改写后也能够摆上台面。那段时间,我这个办公室是忙的两个人人仰马翻,她处理台账,一本接着一本,我写着总结,一篇接着一篇。虽然辛苦,但是好处是,这个底子打好了,以后的事情算不上一劳永逸,至少不会不靠谱了。不过写总结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抓好领导的口味很重要,因为第一次写,而且自己没有啥学生会工作等诸如此类的经验,所以在总结中总是疏忽很多政治性的问题,比如凡是是需要在党的领导下,诸如此类。
同时,这个月需要三个部门合力完成一个大的项目,原本的当惯了学生的我以为,任务来了就要认真去做,搞定自己的事情就要及时汇报(或许这个态度适合的是企业吧),但是这个项目的整个运行过程中,我开始明白一个道理,或者说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道理。。我这个单位的确工作强度不大,也不忙,原则上安排的任务不需要及时处理好,因为领导都会给每个部门留有“思索”的时间空间。但是我不明白这个道理,一个人兴冲冲的完成了自己的部门,赶紧找其他部门的同事讨论下一步怎么走,结果他们很冷淡接过我的文稿,一言不发。这让我无比奇怪,于是悄悄的咨询了一位看上去比较好的同事,她之说了一句:你啊,还没有掌握好这里上班的节奏。。。。这句话我揣摩了很久,当时真的反应不过来,事后,观察过几次部门做事情的状况后,慢慢懂了,这里人的节奏是慢的,他们不愿意很快做完,很快上交,所有的事情喜欢拖到截至那天。而当初那件事情中,我就很不好的扮演了一个催命鬼的角色,我提前办完自己的部门,又去找了其他部门,这不就是典型的在敦促他们赶紧嘛,这叫给他们施压,人家给我一个冷脸已经很不错了。从懂得了这里的工作节奏后,我开始转变自己的工作状态,自己对待任务的原则不会变,但是方法可以:先摸清楚领导和主任对待各种任务的要求,同时搞清楚任务自身的轻重缓急。脾气急躁的领导,同时任务本身交到我手上的时候已经很急了,那么就要抓紧抓紧,一完成立马上交。。如果是慢性子的领导主任,同时这活貌似不着急,那么我就会搞定后,按下不送,等个几天。。如果是跟同事合作完成,那么就要注意这个速度,如果他快,我就不能慢,如果他慢,我就不能急。。。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好,单位是一个团队,本身就是协作运行,我自己不过是个Nobody,本身并不重要。。。
这个月高兴的事情是,出了人生第一份报纸,虽然是内部刊,同样不容易,因为在版面的设计上,内容的编排上,图片的选择上都要好好考虑,哪个领导在前,哪个领导在后,对市级领导的职位要很清楚,不然搞错了就可能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之后看到《婆婆来了》里面,倒霉的沙溢因为排错了领导职位而招骂的时候,真是很有感慨,只是我的运气好点,因为有领导1号给我把关。),而且通常是准备好了资料到报社一排版,不是文字不够了,就是图片不够了,那个时候就要返工重新补材料。。这份工作是领导1号带着我干的,而且我入单位的第一篇研究文章就发表在这里。我跟着领导1号在报社呆了一天,领导交代完所有的事情,我就代为监工,后面的两天,我惴惴不安的校对样稿,生怕出错,因为最后定稿后,一签字就是上千份交印,如果出了问题怎么办,我不知道作为一个新人能不能承担这个责任。更重要的是,从内心深处来讲,我觉得领导1号是个好人,如果当初不是他坚持将招考的条件放宽,而没有对那位“内定兄”量身定做,我连进单位大门的资格都没有。而进单位之后,第一个月看似是“为难”但实际是“肯定”的任务,这个月的出报纸见习,我能感觉到一种被肯定的感觉。。办报纸那天下班,我跟领导1号走在回单位的路上,他老人家说的话让我到现在都记得,他说:办报纸难吧,任何事情都有你不了的一方面,所以简单的工作从来不存在。遇到这样的领导,就如同我读研期间遇到的导师,看似风轻云淡的生活状态,总是在不经意的谈吐见流露出很多很多的人生哲言。所以,我还是幸运的。
而且,跟领导1号办事不用担心自己出错,因为他老人家是个性情中人,又是个精通中国古典文化的理论家,身上兼备知识分子的儒雅和随性,加上本身就不爱仕途这道,对待我的工作开很多的绿灯,更希望我多做研究而不是多干行政。只是唯一的遗憾是,他钟爱中国文化,我出身西方文学研究,没办法听得动他老人家的诗词歌赋,还是蛮可惜的,不然跟着这位老先生倒是可以学到不少的学问,这些东西对我而言,远比“在仕途中跌爬滚”来的有意义。
这个月对我而言是幸福的,而且过年的日子越来越近,离家3个月,要回家了。。只是,未来的正月10天(提前三天就怕了,外地人的福利啊)走亲访友、同学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后来十几个月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