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一览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直接关注

当前位置: 一览薪闻 > 薪历程 > 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先赚个一亿

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先赚个一亿

2016-08-31 06:27:19| 发布人: 李鹏 | 来源:一览薪闻| 浏览(6999)| 评论(0)

日前,王健林做客鲁豫的新节目,在接受专访时更是语出惊人。在谈及对创业者的建议时,王健林表示想做首富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

总觉得王健林鼓励年轻人的,不是做“首富”,而是攒“首付”。努力吧,攒够首付来找我。

先挣它一个亿,这口气,还真像王思聪亲生的爹地。很多人为这两张截图刷屏,也有很多衍生的段子,但是,关键的问题是,王健林的第一个亿,到底是怎么赚到的?下面第一人称,都是他自己说的话。

一:坐到处级干部再辞职吧

我15岁就当兵了,从军17年,做到团职干部,遇上中国百万大裁军,就转业到地方政府,当了两年办公室主任(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主任)。这两段人生都还算成功:我做到团级职务时,不到30岁,很年轻;到地方做官员,职务进步很快,很快做到办公室主任,但我在1988年断然辞官经商。具体两个原因:

赶上经商热。1988年到1995年,很多人辞去原有职务,“下海”了。当时国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家经商,创造商品社会。很多人胆子大,跨出这一步。联想集团的董事长柳传志先生,当时就是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下海。我是正处干部,30来岁,算是成功了,但也下海去了。马云先生当时是大学讲师,也下海了。所以,如果没有当时的经商热潮,中国今天不会有这么一批优秀的企业家。

改善个人的生活。当时有一句口号叫“争当万元户”,有一万块人民币就是富裕的标志了。我就觉得,别人能当万元户,我凭能力应该不止万元户。

关键的一步当然是辞职,但是这时的王健林并不是普通职员了,他是一个正处级干部,至少在大连市西岗区,他有着丰富的人脉。

另外,请注意,当初他想的并不是什么首富,也并不是“先挣它一个亿”,他想的是改善个人生活而已,“不止万元户”,可以看出,王健林虽然比较自信,但当时并没有什么亿元梦。

二、赌对一个新兴产业

下去经商首先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公司注册。选择什么行业呢?我看准了一个行业“房地产”。1988年,中国大陆没有房地产商品化市场这个概念,深圳、广州刚有个苗头。城市里的房子还是分配的。

我看准了这个行业,可当时注册资金的底线要100万人民币。

我当时找了一个国有公司借,对方说“行,可以借给你,但是你得找个担保单位”。我只好找了地方政府一个财政部门做担保,这个部门也够狠,说“可以给你担保,条件是担保完了以后拿走50万”!而我当时借款利率高达每年25%。

一般人觉得这不能干了。但是我想,起码拿到营业执照了,还剩50万块钱,再去想办法吧。

现在人见人骂但又为之疯狂的房地产业,当时还是个新鲜事物呢。不过和现在相比,那时的创业环境也好不到哪里去呀。

除了人脉之外,王健林胆子特别大,可能是他成功的一个原因。

三,找关系,“战友帮忙”

那时大陆还是“计划经济”,拿项目不仅要有钱,还得有“计划指标”,得出现在当时“国家计划委员会”指标名单上才行。

我只好找到大连一个老战友“借”一点指标,同时付出一点费用。他同意给我几万平米指标。

但是拿了指标,还得去找当时的市领导和规划局。跑了左一遍,右一遍,没人理。市领导被我找烦了,出了一个题目:“你不是想开发吗?把市政府的北侧那块地给你”。

市政府是一个老建筑,很气派。但它的北侧居住区,房子差,设施差,一百多户人用一个水龙头,用一个厕所,被市政府说“有碍观瞻”,所以把这片地给我去干。

一个区的前办公室主任不断去找市领导,这里有没有什么诀窍?有没有好朋友介绍?这就不知道了。

不过,拿到市政府旁边的项目,这是王健林真正的机遇。所谓的一个亿,这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了。

四,真正的创新:每户一个卫生间

可这个项目改造完,要1200块钱一平米的成本,我前面有三家国有公司都不肯干。因为大连市当时最好的房子只能卖到一千零几十块。

我坚持要干这个项目,公司里的很多人反对。当时我们公司叫“西岗开发公司”,我就说:“开发公司,只有开才能发,你都不敢开怎么能发呢?”

为了赚钱,得把这个房子卖到1500元一平米,很不容易。

后来我们动脑筋,推出来几条创新:

第一、当时大陆的房子没有明厅,一个小过道进去直接就是几间房。那好,我们做一个明厅;第二、当时一般房子没卫生间,县处级以上干部才允许配一间卫生间。我们没管那一套,每户都配了卫生间,还把木头窗换成了铝合金窗,再加一扇防盗门。

房子推出来均价1580元每平米。1000多套房子一个月一扫光。就这样,万达就成为大陆第一个闯入“旧城改造”这一行业的公司;这一项目使我们赚到了接近1000万元。

单靠朋友帮忙,可以捞一把,但是如果没有创新,不可能真正创业成功。客厅和卫生间,如今看起来是寻常事,但当时却是不折不扣的创新。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这其实是很奢侈,也是超前的享受。

1990年的1000万,相当于现在的10亿吧?

注:本文第一人称自述,来自王健林在台湾大学的演讲。

我要回复

分享到: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提交你的评论!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关于一览  |  联系我们  |  用户反馈  |  友情链接  |  实名认证

深圳市一览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6-2024 粤ICP备0810658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70017

深圳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深圳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 工商网监
电子标识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