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里寻找你的铁饭碗?
2014-04-11 05:34:34|
发布人:
某泽是超人 |
来源:一览薪闻|
浏览(1874)|
评论(2)
现在已经很少听到“铁饭碗”的说法了。还记得早些年,如果有人在国企上班,或是当上了公务员,就有人十分艳羡地说,“他这辈子都不用愁了,端上了铁饭碗。”但是随着经济的变化,没有一个职业是常青,曾经的“铁饭碗”也不再稳定,而且稳定本身也不意味着高收入,“铁饭碗”早已褪除了光华。
在80年代,人们相对还是比较追求稳定和体面,新闻媒体、高校教师、国企工程师等职业是当时比较热门的职业。不过好景不长,9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开始转型为市场经济,各种商业行为逐渐增多,最早进入市场经济并且发财的,恰恰就是当时找不到工作的那一批人。
在90年代,随着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薪酬和工作前景成为了人们求职的首选,最热门的职业由此变成了外企。不过慢慢地,外企的光环正在被日益崛起的民营企业以及竞争力越来越强的央企所遮盖。在外企工作,意味着更大的竞争和压力,对于在职场打拼多年的人来说,诱惑力已大不如前。
迈入21世纪,整个世界都在转型,网络开始统治世界,网络公司、律师、IT行业、通讯行业等职业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当然随着大学不断扩招,这些领域的应届毕业生也是最多的,就业难也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现在再说“铁饭碗”,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讪笑。不过害怕风险,是人的一种本能,要不然为啥公务员的热度始终未减?近日就有媒体报道,虽然深圳试点公务员分类改革已经实施8年,但是在这8年里,3200名聘任制公务员无一被解聘。公务员具体的薪资待遇正在透明化,或许相较其它职位,它的竞争力正在减弱,但是它的“稳定性”也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职业是和经济一起走的。比如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只要和互联网沾边的人才都很火,一时间各高校计算机系的分数线也急速提升;2007年左右,苹果手机第一代出世,以及之后iPad出现,通讯和手机人才便很抢手,计算机便冷了下来;2008年前后金融危机,金融人才找不到工作,但去年从余额宝开始,互联网金融又变得非常火;随着如今用户体验需求的增高,例如视觉设计师、游戏体验师、心理咨询师等等以前的“冷门”行业,如今也散发出生机。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那些占有资源、职务体面、收入高、工作环境和谐的单位,比如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老牌外资公司等等,几十年过去,依然热门。如果你想找一个“铁饭碗”,这些也许都应纳入你的考虑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