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一览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直接关注

当前位置: 一览薪闻 > 薪历程 > 创新击败了苹果的神话,它又该如何挽回自己的定位?

创新击败了苹果的神话,它又该如何挽回自己的定位?

2016-07-21 06:17:48| 发布人: 欧阳南 | 来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浏览(2617)| 评论(0)

苹果是否已失去创新的源头活水?

2015年,苹果公司获得了大丰收,产品销量大增并创下了天文级数字营收,但位于库比蒂诺的这家科技巨头已经开始面临诸多挑战和严峻的未来,其高端定位的“撇脂策略”面临着中国华为等公司的猛烈挑战。

我们今天可以不夸张地说,苹果公司的最好日子已经快结束了,因为我们知道苹果的成功基因是创新,而苹果公司的持续创新已经出现瓶颈,开始遭遇“创新者的困境”,苹果似乎已经把自己困在了高端消费者的世界当中,利润率虽高,却也导致了份额下降,谷歌公司的Android已经夺下了智能手机市场80%以上的份额,越大的市场便意味着有越多的人去做这个系统的软件和对系统的创新。

而苹果最初的领先优势导致它不愿放下利润来夺取低端市场。核心产品创新越来越难,苹果公司已经很久没有、也很难有像iPhone、iPod等颠覆性的创新产品了,并非苹果公司不努力,而是创新太难了,这就给华为等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企业发展面临系统性挑战:“一招鲜,吃遍天”不再灵验

从苹果的遭遇我们不难看到,传统企业谋求竞争优势和高速发展的抓手非常繁杂。回顾当初,很多企业往往是借助于某一个独到的策略而获得了短暂的竞争优势,所谓一招鲜,吃遍天。

这种“一招鲜,吃遍天”的管理思维仍然被绝大多数企业所信奉,每个人都认为某某企业的成功就是因为某一到两个因素,而实际上,很少有企业只依靠某一个金点子、某一个管理妙招就能带来成功,现实中的市场遵循“成者为王,败者寇”的法则,因此失败的企业,即使采取了很多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后失败了,在市场上也没有发言的机会。

所以我们在思考企业的成功之道时,需要对诸多影响企业成败的要素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并不是给企业一个成功的标准答案,而是希望提供一个成功企业的思考框架和基本的逻辑,并在实践中去检验是否有效。

管理模式三大支柱:战略、人才发展、互联网引擎

通过多年的深度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对大量的成功企业和失败企业做了比较性分析,并进行了反复的深度思考,逐渐将核心竞争力清晰地聚焦在三个维度上:战略、人才发展、互联网引擎。

在构建管理模式三大支柱时,首先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必须有理有据。有理即必须有成熟的、经过实践反复检验有效的管理理论做支撑,而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人的个人经验和观点;有据,即该模式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证检验和数据支持,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雕琢和优化。实际上,我所思考的管理模式三大支柱的探索仍然在进行中。

我提出的管理模式三大支柱的理论基础是基于资源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迅速被企业界和学术界所接受。与物质资本带来竞争元素不同的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不会在使用和共享中丧失,而且会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成长。

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核心竞争力应反映客户长期最看重的价值,要对客户的核心利益有关键性的贡献;其次,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独树一帜的能力,并且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替代;第三,核心竞争力应具有延展到更广泛市场领域的能力。由于核心竞争力具有稀缺性、难以模仿性等这样的特征,对于核心竞争力的重视和研究,实际上是将企业竞争优势的生成问题转化为获取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问题,进而赋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我构建的管理核心三大支柱是希望既有理论的支撑,又具有实际运作的抓手,可以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工作、任务来落地。这样有别于学院派教授的曲高和寡,又避免实业人士缺乏严谨实证的以偏概全,希望真正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起到指导的作用。

1.战略支柱

战略的本质是选择,而目前经典的战略理论就是哈佛大学波特教授的“三大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很多企业或管理学者声称自己构建了全新的,适应新时代、新常态的种种战略,实际上都没有太多的严谨实证做支撑,往往只是个案的分析或个人的观点。

而我在构建战略的时候,还是回归经典的战略思想,旨在保证企业的战略选择是为了发挥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力、知识、文化优势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从而击败竞争对手获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3M的持续创新。

3M公司没有如今苹果、Google那么红火,但实际上这家公司却是真正最具有创新基因,并将差异化的战略持续几十年的卓越公司。今天,3M拥有6万多种产品,全球有超过一半的人每天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3M的产品。

在中国,3M 50%的销售额来自过去4年开发出的新产品,10%的销售额来自过去1年开发出的新产品。在这个家喻户晓的企业里,创新无处不在。不论是研发人员,还是管理、服务人员,创新总是他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发现创意,以自己的方式演绎创新,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产品和技术创新的神话,从而将整个公司推上了“创新之王”的地位。3M的战略有所谓的七大支柱,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专门的资料。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战略的实践要点:

战略的专注:战略是明确一家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而方向和目标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必须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充分论证,而一旦确定,至少坚守50年!3M确定战略就是通过持续创新来寻求差异化,这种战略坚守了将近100年,从而形成了如今的格局:竞争对手只能是模仿,但很难超越。

战略体系的一致性:例如差异化战略必然是差异化的人才策略;低成本的公司必然强调工匠精神;战略所涉及的多个要素,例如国家政策、行业特征、竞争对手、公司能够整合的资金和人才等资源等等,都需要做一致性的检验和匹配。

杜绝管理时尚(management fashion):不建议将自己的公司做小白鼠,追求一些所谓的最新管理技术和方法,企业还是需要扎实地走适合自己的道路,采用最适合自己的管理之道——也许会被很多人批评不时尚。

我们的研究表明,很多公司成功的战略刚开始可能并不清晰,都是在逐渐探索和优化后才逐渐清晰的,例如戴尔的直销低成本战略和小米的粉丝低成本战略,一旦战略确定后,就需要专注,坚持沉静管理,而采用骑墙策略、不断进行战略的重大调整的,都不是成功的战略。

2.人才发展

人才发展是指建立有效吸引、使用、培育、保留优秀人才的组织系统,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体系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务,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真正主体和持续动力。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忻榕认为:“人才发展战略之所以重要,原因在于它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人才发展是企业经营的根本,它是企业战略落地的关键。忻榕教授还专门设计了极具理论功底和实操价值的人才发展五星模型,包括企业文化、团队建设、知识共享、绩效管理和组织发展五个方面。

博尔捷集团多年来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联合开展了中欧-博尔捷薪酬指数、招聘指数研究,一个深刻的启迪就是:人才发展是一项需要多维度均衡发展的百年过程,这些多维度、多要素之间相互衔接、紧密交织,构成了一个完整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这个过程远远超出了招聘和甄选的范畴,是公司留住人才、保证发展的关键。

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以色列的人才。

以色列面积只有2.1万平方公里,其中2/3国土都是不适宜居住的沙漠,气候严苛,每年约10个月不见滴雨,是一个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非常恶劣的地方。由于历史和宗教原因,以色列自建国始,和比邻的国家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但是,就是在这么严酷的环境里,800万犹太人创造了“以色列奇迹”:2014年,以色列GDP达2913.57亿美元,世界排名36位,人均GDP达到37035美元,世界排名25位,是中东地区工业化、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

美国外交政策专家丹•塞诺和以色列专栏作家索尔•辛格合著了《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他们对以色列社会环境和经济奇迹进行了深入分析,回答了一个价值数亿美元的问题:哪些内在动力使以色列成为一个创新和创业的强国?以色列的专长是出人才,是人才成就了以色列。

人才发展也给投资界带来深刻的启示:最顶级的投资者对一家企业做尽职调查时,最关键的工作不是审核财务数据,不是盘点公司的物质资产,而是多角度、长时间地审视人才团队,强调人才的质量>人才的数量,关注人才的整合与使用情况等等。人才发展的盘点,决定了高风险投资的成功几率。

3.互联网引擎

互联网引擎是当代企业高速发展、实现战略目标的动力。互联网引擎最核心的是一系列重要的思维模式,这有点类似于“思路决定出路”的味道,但互联网引擎的思维模式,其内涵要丰富得多,包括有很多极具创新的思维要素,成为企业战略设计和战术安排的动力源泉。

在互联网企业进行了持续的实践和艰苦的探索,我当初创立并运作互联网企业——欧孚视聘时,曾大胆借鉴中欧陈威如教授的平台共赢生态圈思维,提炼出具有实战操作的新思维:基础服务免费,增值服务收费;快速迭代,持续创新;数据驱动,科学决策。

在实践中,欧孚视聘的良好发展,极大地得益于我提出的“互联网引擎提供的动力”。为了充分提升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与全国各地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在实践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对比最典型的互联网引擎驱动的企业——优步和小米,我们发现,它们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功背后,同样是配置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企业动力系统——互联网引擎。请注意,这里强调的互联网引擎不单纯地指企业简单利用互联网做生意,而是一种全新、动态的思维模式。

互联网引擎给了我们全新分析新一代企业的视角和图景,其中的启示既简单,也深刻,即互联网引擎的核心就是以开发的心态,快速接纳一些新的思维要素,然后注入到企业管理的这个复杂系统中,持续地进行管理效率的优化。

“开放、平等、协作、分享”被称为互联网精神,以一个开放的心态相互协作和分享。企业家要有互联网思维,可能所从事的行业不是互联网,但思维方式要逐渐以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以互联网思维作为企业的发展的引擎去助推企业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我要回复

分享到: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提交你的评论!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关于一览  |  联系我们  |  用户反馈  |  友情链接  |  实名认证

深圳市一览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6-2024 粤ICP备0810658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70017

深圳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深圳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 工商网监
电子标识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