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工人工资的上涨,以及生产率的提高落后于工资增长,考虑越来越贵的中国能源成本、运输和供应链风险以及关税成本等其他因素在内,“中国钢结构”大概只能维持3年的相对优势。有人说中国钢结构的冬天已经来临,并且还会很长时间处于这种困境。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钢结构行业冬天的来临?我们又该如何解决目前面临的困境呢?
据数据显示,钢铁业2014年1、2月份行业的效益比前两年更差,1月份重点统计单位又出现了亏损,一个月内亏损10亿元,企业亏损面达到43%,创历史新高。近期粗钢产量不降反增,再加上煤、焦、钢、矿等期货价格普遭重挫,国内现货钢价还是一跌再跌,目前价位已跌至近5年来的低点。
再来看看“中国钢结构”的成本构成,在制造成本中,劳动力成本占据大头,如今,长期被依赖的中国工人低成本优势正在不断丧失。由于中国工人工资的上涨,以及生产率的提高落后于工资增长,考虑越来越贵的中国能源成本、运输和供应链风险以及关税成本等其他因素在内,“中国钢结构”大概只能维持3年的相对优势。
有人说中国钢结构的冬天已经来临,并且还会很长时间处于这种困境。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钢结构行业冬天的来临?我们又该如何解决目前面临的困境呢?
徐文飞 说:
[展开]
曾德和 说:
[展开]
黄廷兵 说:
[展开]
张建青 说:
至于钢结构行业面临冬天,这话无一点根据,但是目前钢结构行业的确存在另人头疼的质量、安全隐患;尤其是工厂制造,技术支持力量薄弱,比如:西南某省市一家小工厂老板的本身素质就不高,何况员工的技术含量,焊接质量相当差,靠元子灰出产品。
而重庆万事红钢结构公司则不同,上下一条心狠把质量关,高薪聘请质安经理半个月扭转几年来的质量问题,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检出来的……
另一方面做工厂的公司,被无工厂的公司挤压,而无工厂的又被拎皮包的掛靠公司挤压,相互拚价格,大家都知道钢结构行业价格是保证质量的前提,相互挤压价格,造成偷空减料质量受到严重威胁,安全隐患不断、监督管理部门、卡、拿、要等因素对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为此,钢结构行业行风必须整顿,从自已身上找原因,强化质量管理、消灭安全隐患,我想除国家大环境之外的因素,钢结构目前不会面临冬天,我相信,钢结构行业管理、技术越来越成熟………
[展开]
张甫荣 说:
[展开]
2014-03-28 21:12:54 李卫良
从12年起国内钢结构企业已经进入寒冬了,许许多多的一级钢结构企业都拿不到订单,就是拿到订单的也是低价薄利,只有国内几家一线品牌的钢构企业还能订单任务充足,原因有以下几点:
1、2000年后钢结构行业快速发展,搞几间厂房几台焊机就能承揽业务,在企业的逐渐壮大时,这些企业主都短视,不重视产品质量,不树立自己的品牌,不培养自己的技术工人队伍和核心技术骨干,现在遇到行业疲软,市场萎缩,高端的、出口的又做不了,低端的业务大家竞相压价,现在人力成本又很高,所以多数的钢结构企业趋于半停产状态,大浪淘沙,行业大洗牌,强者恒强,弱者恒弱,除了国内几家行业垄断国企生存无忧,钢构民营企业的冬季已来临。
2、为何造成以上局面,关键还是不注重质量,行业里面最注重产品质量的沪宁钢机公司,早期是一家村办企业,通过20几年的发展,脚踏实地的做钢构,把钢构产业做专做精,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业务充足,不愁订单,全多是承接的国内外的大型地标性工程。这就是行业的榜样,值得大家学习。
3、钢结构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成本只会越来越高高,是不会降下来的,所以说只有狠抓产品质量和提高工效,跟国际接轨,承接到高端产品和出口产品的企业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