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令环评工程师不平衡的是,很多人以另外一种方式“进入”环评行业:出租证书。这些人考环评工程师资格证只为赚钱,而不是为了从事环评工作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环评资质申请指南和管理办法》,一家机构要取得环评资质,需要准备各种材料,其中“最核心也最难”的是环评师职业资格证,这证很稀缺。
环评机构要想获得资质,或者将资质从乙级升到甲级,必须拥有规定数量的环评工程师:乙级环评机构须有12名以上环境影响评价专职技术人员,其中至少6名登记于该机构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甲级环评机构须有20名以上环境影响评价专职技术人员,环保招聘中至少有10名登记于该机构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环保英才网记者从环保部权威部门了解到,我国自2005年开展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以来,考试通过人数13812人,登记至环评机构或相关机构人数10734人,登记后注销人数775人。而截至今年3月,我国环评机构总数1158家,甲级192家,乙级966家。
相对机构数量,环评师的人数却并不富余。而且,很多环评师并没有真的在环评机构工作,而只是把资格证出租到环评机构,根据各地行情,每年拿3万~6万元的“出租证费”。
如果报考环评师,即使参加培训,全程下来也不过花费四五千元,所以对很多人来说,考个证,出租出去,每年就可以多赚几万元,又不需要真正去做环评工作。
当一名环评工程师很辛苦,而且挑战很大,要到各处去看现场,要不断更新各种相关知识。对环评机构来说,真正养一个有资质的环评工程师每年可能要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元的劳动力成本,远不如几万元借个证实惠。至于实际谁去干环评这件事儿,那就看各家机构自己的路数了。
根据环保部的管理办法,报考环评师需要相关专业的学历证明、按不同学历1~7年不等的工作经验,很多人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于是,催生了专门为报考者开假,证明的中介机构。环评师考试的内容又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市场上便出现了培训机构。加上“出租证书产业”,一个环评师职业资格考试就衍生出一条产业链。
2013年10月底,环保部公布了34家环评机构和58位环评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和处理决定,其中环评机构“借证”和环评工作人员“提供虚假材料取得环评工程师登记”的占近一半,环保部给予这些机构和个人取消资质、限期整改和撤销登记等处罚。
这个市场从头到脚都乱,完全没有发挥环评应该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