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经常有人会爆料一下某个工地上的“搬砖工资单”,会发现在工地上卖力气的月收入动辄近万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很多年轻一代的从业者开始寻找舒适、安稳的工作,而一些相对来说需要出卖个人体力劳力的岗位越来越少的人向往。
这里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初中教师,因为工资不理想,于是下海进了工地,成了一名建筑工人。
李先生是湖南人,200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自然顺理成章成为了一名物理老师,在湖南益阳的一所初中教书。没想到,只干了两年,他就自己砸了自己的铁饭碗。
李先生:各方面条件啊,生活啊,很多因素掺杂在里面,所以我就没有教书了,工资低啊,一千多块两千块都不到,那一点工资哪里够开销。我就出去打工,下海到广东那里去了。
简单说就是,李先生觉得以中学老师的收入,生活压力有点大,于是果断辞职,只身南下打工。别说您,就连李先生的家人都特别不理解,您说这老师,可能确实挣得没有做买卖多吧,但是好多东西它没法用钱来衡量啊,你比如说它社会地位高、工作稳定、每年还有寒暑假,多好啊。这都能不干,一定是外面有性价比更高的工作?可是李先生说,其实也不是。
李先生:在广东那边待了7年,我也做过废旧回收,帮我姐,她自己开了个回收公司,没人管理,我后来从那里(工厂)出来就是为了帮她做,去年才来广西。
就这样,进过广东的工厂,做过废品回收,吃了不少苦的李先生最终在广西落脚,从事建筑行业。经过了几年的打拼,他当上了小包工头,现在管理着40多个农民工。再加上他在一家饭店打工的收入,两份重体力劳动加起来,一个月有七八千元的收入,前提还是你得有活干才行。不过,多年前旱涝保收的两千,和今天并不很稳的七八千,听起来收入也并没有本质上的提高,李先生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吗?
李先生:这个不后悔,自己走的路就不后悔的。晚上睡觉的时候,人做累的时候有时候会想一想,人何必要这么累。那份工作是很安逸,但是发挥不了我自己的特长,我的价值观念就是用金钱来衡量,赚的钱越多说明这个人越有本事。
“赚的钱越多说明这个人越有本事”,肯定很多朋友对这个观点不敢苟同,但是我们尊重李先生的看法。既然这样,有一个问题就很有意思了,那就是假设当老师,脑力劳动,和当工人,体力工作,能赚到一样多的钱,你选择哪样呢?
李先生:如果挣到同样的钱我情愿是脑力,体力的话我感觉到有时候是挺累的,十几个小时,一天十三四个小时,中午休息一个小时,吃完饭都12点1点,一点半又要上班。
这个回答也很有意思。其实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个月入一万的搬砖工,情况也一样。人家那个是每天用绝大多数人承受不了、想干还不一定干得动的重活换来的300元,乘以全月无休的30天得到的,比咱们这个享受双休日,乘以22天的收入多,也是合情合理。
而李先生或多或少地也保持着知识分子的清高,他说自己在工地其实很寂寞,因为文化水平的差异,他说有时候连个说贴心话的人都找不到。这也让他觉得,也许自己可以做得更大。
李先生:就是玩咯,耍啊打牌啊,其他就是说不来,交流都是工地上的事情,其他的事情就没有,想事情比他们开阔一点。小小的包工头算什么,我也想做开发商啊,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吧,去拼搏吧。
虽然有句话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但还有句话说了,“都是革命工作,社会分工不同”。其实,不管你是用知识还是力气来养活自己,都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最重要的都是要认真做人,努力拼搏,要有益于社会,也对得起自己。
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让身边的亲人生活的更好一些,只要是通过正常的劳动努力换来的,不管是做教师也好,进工地成为一名建筑工人也罢。
(建工英才网公众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