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览职业成长社区!收藏本站 化纤英才网一览首页|登录|注册|受邀加入

化纤职业成长社区

打造全方位的化纤交流学习平台

当前位置:专题 > “天门纺机杯”2014中国十大纺织科学新闻评选启幕

“天门纺机杯”2014中国十大纺织科学新闻评选启幕

科技对于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支撑引领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凸显过。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途中,科学发展必将成为改变纺织传统产业命运最有效的途径。 
      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支持,中国纺织出版社、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纺织科学研究》杂志承办,湖北天门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协办的“天门纺机杯”2014中国十大纺织科学新闻评选活动日前启动。这是纺织行业举办的第二届科学新闻评选活动。在去年的评选中,经过层层遴选推出的20条备选新闻,有60%的条目网络投票均超过130万张。这在纺织行业新闻类评选的历史上是空前的。 
     “天门纺机杯”2014中国十大纺织科学新闻评选活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科院专家以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国纺织出版社的权威行业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来自媒体的资深新闻人士将共同参与评选。在去年的基础上,本届评选扩大了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范围。 
      活动还设置了专业读者评选通道,可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投票,投票情况将反映在最终评选结果中。该活动将经过两轮严格评选,最终结果于2015年2月发布。 (网站投票地址:http://www.fzkxyj.com/



2014中国十大纺织科学新闻备选条目 

1 超仿棉项目“毕业” 
       被称为我国纺织工业有史以来第一大项目的“超仿棉项目”,今年7月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自2011年1月立项以来,共有25家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单位参与,涉及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东华大学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化工、聚合、纺丝、织造、印染、服装等产业链上的企业。项目实现了超仿棉PET纤维的大规模产业化制备和国产PTT纤维的产业化,建立了超仿棉聚酯从原料到纺织品完整的技术创新链和产业化技术集成体系以及产品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2 高效节能直捻机使机器换人再添新军 
      由宜昌经纬纺机有限公司担纲的K3501C系列高效节能直捻机项目,研制的高效节能外纱张力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功耗少、发热低、噪音小等优点和气动穿纱、纱架气动升降功能,减轻了操作工劳动强度。目前,K3501C高效节能直捻机已销往国内、外多家企业,实现销售150多台,对市场原有的直捻机进行节能改造100多台,实现销售收入3.5亿多元。设备运行稳定,产品达到轮胎帘子线各项捻线指标,特别是产品优异的节能性能得到客户一致好评。 

3 鲁泰纺织荣获中国工业大奖 
      在5月17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大会上,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荣获我国工业领域的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鲁泰纺织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校为支撑的科技创新机制,坚持走“绿色、低碳、环保”之路,积极进行先进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推行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工作,对关键设备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注重自主品牌的打造,形成线上、线下双线营销渠道,走出了一条基于纺织而又超越纺织的发展之路。 

4 特宽幅织物高精度清洁印花实现产业化 
      由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山东黄河三角洲纺织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共同完成的特宽幅织物高精度清洁印花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根据特宽幅织物高精准度印花的要求,优化了印花颜色数据库及颜色管理系统、自动分色描稿系统、喷墨打样仿色和智能调浆系统;创新研发了特宽幅高精度制网和圆网印花技术,解决了传统圆网印花技术存在的分色描稿周期长、颜色层次差、色彩不丰富和色浆浪费等问题,实现了高精准度清洁印花的产业化。 

5 6位纺织人入列国家首届杰出工程师奖 
      今年,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首届“杰出工程师”奖励工作,在全国生产建设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中,30位获“杰出工程师奖”,68位获“杰出工程师鼓励奖”。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推荐,周华堂获“杰出工程师奖”,孙玉山、张国良、丁彩玲、蒲宗耀、刘延武5位同志获“杰出工程师鼓励奖”。“杰出工程师奖”宗旨是激励生产建设一线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产业技术进步、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作出贡献。 

6 首条聚酯长丝纺粘针刺胎基布生产线落户河北 
      河北安国中建无纺布有限公司业已建成国内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的聚酯长丝纺粘针刺胎基布生产线,也是国际首条可同时生产6幅胎基的宽幅生产线,最大幅宽为7米,年产能为5000吨。该项目由大连华阳化纤科技有限公司、安国市中建无纺布有限公司合作完成,采用聚酯切片为原料,经结晶干燥、熔融纺丝、管式气流牵伸、分丝摆丝、均匀成网、针刺固结制成长丝针刺非织造布,再经定形、浸胶、烘干固化、分切成卷制具有特定性能指标的长丝聚酯胎基布。 

7 纺织女企业家获2014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 
       凭借在提升我国聚酰胺新材料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国内首家聚酰胺新材料领域的科技服务上市公司——北京三联虹普新合纤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迪荣获201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成为多年来纺织领域唯一一个获得该奖项的女性企业家。多年来,刘迪带领团队研究开发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酰胺聚合及纺丝成套工艺及装备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物耗能耗,产学研结合成效显著。 

8 SYN 8高温气流染色机助力节能减排 
      染整行业是纺织产业链中提升产品附加值关键的工序,同时也是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的行业,迫切需要以纺织机械关键设备的突破提升行业技术水平。立信染整机械(深圳)有限公司研发的SYN 
8高温气流染色机依靠压缩的含湿气体推动织物运转,并且通过气体将染液雾化后施加于织物,使织物上染。由于无需液体输送织物,该机比传统液流染色机可有效节水和节约染化料。该机国际首创发明单管独立供风系统,显著降低能耗。 

9 中国纤维流行趋势软课题首获奖 
      今年,“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一项颁给了“中国纤维流行趋势战略研究”软课题。由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东华大学共同进行的中国纤维流行趋势战略研究,通过面料、服装流行的趋势与纤维内涵关联性研究,首次提出纤维流行趋势的概念,确定了纤维流行趋势的特征与要素,建立了宏观环境对纤维流行趋势发展的影响因子数字化阵列,建立纤维流行趋势的量化指标体系,建立纤维流行趋势发布的技术体系、应用体系等。 

10 全自动模板缝制开启新纪元 
      富怡集团天津宝盈电脑机械有限公司独家首创的“全自动模板缝制系统”是富怡集团研发人员将激光切割技术、服装制版CAD软件、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电脑绣花绗缝技术融为一体的新产品,确保了缝制的精准度,节省了生产环节中的人力和成本,为设计师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工具。全自动模板缝制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实现了服装生产批量化、自动化、程序化,自2013年问世以来得到了国内外众多服装企业的关注和使用,掀起了缝制行业革命性的改革浪潮,开启了服装行业自动化缝制的新纪元。 

11 棉织物低温快速连续练漂工艺突破传统弊病 
      山西彩佳印染有限公司的棉织物低温快速连续练漂工艺技术研发了高效分散、乳化、渗透、稳定的快速低温练漂助剂。在现有常规连续氧漂生产线上研究采用高给液等工艺技术,实现了棉织物的高效低温连续一浴一步法退煮漂工艺。该项目突破了传统冷堆工艺效率低和连续汽蒸工艺能耗高的弊病,练漂污水pH值由12降至7~8、COD总量降低60%以上。该项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大批量生产,工艺技术安全,技术成熟,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12 细菌纤维素新技术造福医疗行业 
      细菌纤维素纤维是最具竞争力的纳米纤维,也是国际重点关注的高科技材料。为了突破瓶颈,东华大学、上海奕方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嘉兴学院通力合作,以魔芋、菊芋等低成本农产品为原料,将纳米纤维素纤维生物合成机理与生物工程相结合,新建年产1万吨纳米纤维素发酵与年产2万吨深加工生产线,形成了纳米纤维素纤维可控制备、原位复合、功能修饰、高品质产品开发集成技术体系,奠定了医用及功能纳米纤维素高附加值产品规模化制备及应用基础。获发明专利2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3 生物基材料应用获国家力推 
      生物基材料的开发应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发改委9月3日下发通知,力推生物基材料应用,并支持生物基材料制品新商业模式。年初,由国家多个部门联合推动的“生物基材料重大创新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涉及220多亿元的产业投资,以推动生物基材料产业的创新、规模化与产业协调发展为核心,着力发展生物基材料产业体系,突破微生物合成和绿色加工等核心技术,创新发展生物基材料,壮大产业总体规模,降低材料工业对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加快转型升级和绿色增长。 

14 新型熔喷非织造材料制备实现产业化 
      由天津工业大学、天津泰达洁净材料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的新型熔喷非织造材料关键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在新型熔喷非织材料的关键制备技术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开发出多种新型熔喷非织造产品,建成了国内首条双组分熔喷生产线,实现产业化并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了非织造产业的整体水平。 

15 高模量芳纶扭转进口依赖局面 
      高模量芳纶生产技术难度大,依赖进口,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在国家“973”项目支持下,由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东华大学共同完成的高模量芳纶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其成套装备研发项目,攻克了芳纶纤维制备过程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发了成套生产装备,实现了芳纶、特别是高模量芳纶的产业化生产,建成千吨级对位芳纶生产线,实现了高模量芳纶国产化,结束了一直依赖进口的局面,有利于满足我国国防建设、航天航空、经济建设对战略物资的迫切需求。 

16 全自动筒子纱染色系统装备纺织企业 
       由泰安康平纳机械有限公司与机械科学研究院战略合作8年,成功研发的全自动筒子纱染色生产线,如今已装备鲁泰纺织等行业龙头企业。该生产线可实现染色车间“无人化”,可为纺织厂节省人工70%以上。“数控化经纱染色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自主研发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工艺、生产流程自动化成套装备、生产全过程自动控制技术,首次实现筒子纱染色从原纱到成品的全过程数字化自动生产,打破了国际自动化染色技术和设备的垄断,对推动我国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17 国产自动络筒机关键部件获突破 
      由中纺机电研究所牵头与北京超塑新技术公司合作研制的自动络筒机超塑合金槽筒获得重大技术突破。该项目在2013年被列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指导性项目,经过近一年的开发,超塑合金槽筒获得了国内专家的鉴定。自动络筒机槽筒的研发成功,是科研院所走产学研用结合的道路,实施科技创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成果,项目成功实现了完全国产化自动络筒机的突破,可以为我国降低自动络筒机制造成本,每年减少1000万美元的槽筒进口。 

18 特高支精梳纯棉纱问世 
      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纺织传统产业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由无锡长江精密纺织有限公司、江南大学合作的特高支精梳纯棉单纺紧密纺纱线研发及产业化关键技术,以自主知识产权在国产细纱机上改造超大牵伸机构和紧密纺装置,自创细纱机及后纺设备关键装置和器材,规模化生产特高支精梳纯棉单纺紧密纺单纱以及精梳纯棉单纺紧密纺股线,被国际一线品牌确定为国内唯一定点供应商,经济效益显著。 

19 新型聚酯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由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服装学院、江苏中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新型聚酯聚合及系列化复合功能纤维制备关键技术”项目,突破了PTT和改性PTT(MDPTT)聚合成套技术,建成并投产了我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万吨/年PTT和MDPTT生产线,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项目攻克了多功能PET(MFPET)及大容量全消光聚酯聚合、熔体直纺关键技术,建成世界上第一条25万吨/年全消光多功能熔体直纺生产线,技术及产品质量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 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推进“蓝天工程” 
      由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格尔泰斯环保特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工程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研制的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近3年实现产值近2.93亿元,利税5631万元。项目旨在研发裂膜生产工艺和关键加工设备,形成长丝和短纤批量生产能力,推进“蓝天工程”,为我国环境领域综合治污提供新型纤维材料。项目技术和产品对促进我国特种纤维的研究和加工水平,提高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引自:“天门纺机杯”2014中国十大纺织科学新闻评选启幕  作者:请点我赞

原文地址:http://www.yl1001.com/article/7071418377850323.htm

我要回复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提交你的评论!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相关专题

更多专题>>

最新招聘

更多>>

相关职位

关于一览  |  联系我们  |  用户反馈

深圳市一览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6-2025 粤ICP备0810658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7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