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单看动画制作量的话,所谓的动漫大国日本早被中国远远抛在后面,本来在2003年日本的动画制作量达到中国的八倍,自2006年逐渐减少,在2008年被中国赶超,到2011年则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至今中国的动画制作量已经远远地超过了日本。实际上日本的制作总长是以包括了广告的节目单位来计算的,而中国则只是以实质的动画内容来计算总长,所以实际的差距还会更大。这高额的动画制作量背后的,就是来自日本海量的外包订单,可谓是支撑中国动漫产业的重要因素。
所谓动画外包通俗来讲就是动画的制作策划部门将要制作的动画的其中一段的内容构思(一般就是分镜,人物设计和场景)打包交给动画工作室,再由工作室的人来将其绘制成动画。这个也是一般动画的制作流程中的一步,很多动画都是由不同的动画工作室完成的这个所谓的外包组合成的。
这里笔者以北京金松林动画公司为例,金松林动画公司长期与日本动画公司在合作,外包制作过的日本动画片有: 《地狱少女三鼎》 《死亡笔记》 《叛逆的鲁路修R2 》 《八十日探侦团》 《KISSSIS》 《荆棘之王(剧场版)》 《但丁的神曲》 《钢之炼金术》 《迦南 CANAAN》 《海贼王(剧场版)ONE PIECE》 《荆棘之王 KING OF THORN》 等。这些国内动画观众耳熟能详的著名动漫,一定没人想到其实都是在国内外包处理加工后再回到日本上映的。但这家公司只在背景绘制上与日本动画公司合作,只是中国动漫外包产业链上一个小小的环节。
但是这如镜中花水中月一般依赖外包订单的产业繁荣能走多久,这种没用原创没有自主品牌没有自主权利的动画制作工作的前途何在,如果不创造出新的收益的商业模式,不管政府投入多少补贴中国动漫产业依旧很难持续下去,其资金来源完全依靠是政府补贴和房地产的现状依旧不会有多大改观。
不管评价如何或者前途如何,这种过度依赖日本订单的现状将会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但是在日本动漫日渐产业化空洞化慢慢丧失原创活力的今天,中国动画摆脱外包订单依赖,走出自己的商业模式,获得自己的收益的手段势在必行。
引自:日本动画产业背后的故事 作者:胡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