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英国近日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主题是“英国需要涨工资”,但是此次游行的范围也扩大到苏格兰和爱尔兰地区。
在很多国人心目中,英国民众收入都很高,毕竟这是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总量世界排名一直较为靠前。也正因为如此,数十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工作人员为了要求政府提高工资发动罢工,自1982年以来尚属破天荒的第一次,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其实,工资在英国民众中已经成了一个较为尴尬的话题,官方数据甚至显示雇用工人在英国的成本要比在意大利或西班牙都低。
先来看英国的工资水平,尽管近年来经济表现较为良好,但自2008年以来平均工资水平每周比以前少50英镑,这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18-21岁的年轻人当中,甚至有接近3/4的人薪水要低于基本生活工资水平。即便从工作形态来分,也分别有43%的兼职工人和12%的全职工人的工资要低于生活工资水平。可以说,英国工人已经忍受了多年微薄的工资增长,此次大规模游行示威就是一种发泄。
工资水平较低,但物价却一路上涨,物价与工资之间的差距不断被拉大,客观上都成了游行爆发的原因。“岁岁年年物相似,年年岁岁价猛增”,有人就曾以此形容过英国的物价。甚至于一个物价调查网站还曾选出了物价排名最昂贵的城市,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英国伦敦。一边是物价上涨,一边是福利补贴缩水,现今政府又要削减工资,可想而知人们心里面会有多么不愿意了。
只是这种低工资却不是绝对的,一些公司老板的工资就曾让人很是艳羡。
有媒体曾经有过报道,英国100家最大上市公司的老板们的收入平均是普通员工的143倍以上,其中差距最大的Rangold Resources公司其老板马克·布里斯托年收入为440万英磅,是其普通员工平均工资的近1500倍。而今放着这些富人的高工资不管,却要拿民众的微薄工资开刀,无怪乎人们会游行示威强烈反对。
政府回应称,控制工资升幅是为了确保职位数目不会减少。乍一看也挺有理,英国国家统计局最近就曾公布了失业率的统计结果:英国的失业率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已经下降至6%,达到2008年底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但是,从本质上来讲,两者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工资合理提高并不必然会带来职位的变化。相反这种低工资却很容易打击民众的劳动积极性,产生一系列后果。
事实上,英国的工资水平一直在下降,除奖金部分以外的薪资水平仅仅上升了0.9个百分点,而且从2010年起大多数公共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工资就开始被冻结。如今政府再削减工资,多少都有点“让普罗大众被逼承受金融危机衍生后果”之嫌。由此也足以说明,英国政府真该在民众工资上下功夫了,最起码也应该结束大多数人的工资冻结状态,让民众更加体面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