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TA的主页 > 找到一名好护工好难,医疗护理员的认证、考核、监...

找到一名好护工好难,医疗护理员的认证、考核、监督体系亟待建立

来自: 阿明 发布于: 2023-09-15 09:03:07
浏览(79) 评论(0) 赞(0) 收藏(0)

健康时报记者从北京、广州、杭州、武汉等多地了解到,很多患者及患者家属都抱怨护工“难请”“不专业”“护工费用高昂”等问题。医院专业护工短缺背后,体现了社会对于医疗护理员群体的认证、考核、监督体系亟待建立的期望。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聘请专业护工难上加难高昂护工费用令人望而却步

产妇赵暮(化名)曾更换过一次护工,她切实感受到了不同护工之间的专业差别。第一名分配的护工刚完成培训上岗,不知道如何开奶,如何哺乳,不具备作为产科护工的基本素质。第二位是机构评选出的“金牌护工”。阿姨24小时陪在她床边,一点点教会她如何处理每一个照护宝宝的难题,给了她成为一名妈妈的信心。出院时,阿姨抱着宝宝说:“宝宝要好好吃饭,好好长大,听爸爸妈妈的话。”短短五天相处,阿姨和宝宝建立了超越照护的感情。

一次偶然的机会,赵暮问起阿姨为何成为护工。护工阿姨答道:“我没有生育,做这个工作是为了弥补自身的遗憾。”

并非所有人都像赵暮一样幸运。找到一名好护工,并不容易。8月22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发起了一项主题为“您对护工有怎样的期待和建议”问卷调查,共收到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0份有效答卷,其中61%的参与人群曾为家属聘请过护工。66%的人群对于当前护工行业的满意程度为一般,29%的人群明确表示不满意。对于护工市场是否能满足患者护理需求这一问题,55%参与人群表示有所欠缺,35%人群认为非常欠缺。

据《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我国公立医院诊疗人次32.7亿,公立医院入院人次16404万。庞大的就医人群伴随着老龄化的加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50%,同2010年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面对生理和健康老化,老年人群就医增加,对护工行业提出了新的需求。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护理部主任岳丽青介绍,大多数三甲医院护工依靠中标的第三方机构提供,但这些第三方机构培训时间较短,护工专业能力不足,缺乏执业资质评定与工作质量考核。

对于患者及患者家属来说,令他们望而却步的还有高昂的护工费用。护工李玉娟(化名)介绍,由于护工的收入与病人状态、工作时长有关,护工一天的收入在180元~400元之间。对于许多需要长期照护的患者来说,经年累月的护工支出是一项巨大的花销。北京的一名癌症患者透露,病危时除了要支付高昂的医药费用,每月一对一护工需花费9000元左右。而对于辽宁患者家属萱萱(化名)来说,为了照护突发脑出血而导致右侧瘫痪的母亲,两个月照护费用加起来达到15000元左右。

收入不稳定行业规范有待完善

一位中部地区三甲医院康复科医生感叹,好的护工不好找,这涉及到专业能力、信任关系、品德素质等多方面问题。

“护工短缺问题在不同省份紧缺程度不同。”浙江省中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黄双英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在一些地区,重金也难聘请到护工,主要是因为当地对于护工这一职业价值认可偏低。

在护工张敏(化名)看来,护工的从业保障很低。收入不稳定、歧视、行业规范有待完善等因素,都制约了更多劳动力进入到这一行业中来。她举例称,一些护工公司抽佣比例很高,达到一天护工费20%,甚至更多。

由于工作场所在医院,许多护工也面临着医护人员所面临的风险。据2023年4月《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的调查研究“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护工职业防护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在对285名护工的调查中发现,57人次的护工发生过职业暴露,暴露率为 20%。

“这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护工李玉娟说,医院护工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照顾病人起居、饮食,还要协助患者吃药、进行拍背、吸痰等。在医院,半夜起来吸痰、喂水是常事。“晚上要帮病人翻身,还得抱上轮椅,抱着上厕所,女护工力气往往不够。”

畸胎瘤患者小崔住院时注意到,护工阿姨总是睡在病房角落的一张瑜伽垫上。一对多的照护让她很少有时间休息,每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她需要到不同病房去查看病人的情况:是不是需要喝水?起身的时候有没有照看?对于一个有责任心的护工来说,病人起身他们也得跟着起,在院护理几乎持续24小时。

“大部分进入到护工行业的主要是40岁到60岁的农村务工人群,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专业能力也比较欠缺。”黄双英介绍,因为缺乏护工的认证系统,对于护工薪资的划分主要基于患者的依赖程度,而不是护工专业等级。

建立医疗护理员认证体系鼓励更多人进入护工行业

北京大健康法商团队负责人邓勇教授表示,我国医疗机构内患者生活护理水平总体偏低,护工护理能力不足,专业素养差,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亟需素质更强的护工人员来填补护士缺口。护工短缺与现实、社会、经济及职业因素等多方面相关。

多位专家建议,应尽快建立起医疗护理员认证体系,由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的职业考核、专业鉴定、行业指导。未来,医疗护理员也能够和医生、护士、执业药师一样持证上岗,在相关的网站上能够查询到执业信息,以此鼓励更多人进入到护工行业,也让社会大众加强对护工的信心。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护理部主任岳丽青介绍,在发达国家,劳动人口相对缺乏,医院的部分护理员是由医学院校内的护士学生承担,一方面缓解了医院对于护理人员的需求,另一方面有助于护士生积累工作经验,在学习期间获得一定的报酬。岳丽青建议,卫生院校的护士生们在读期间可以作为到医疗护理员的补充力量,并能发挥专业上的优势。

为了缓解高昂护理费用,黄双英认为,可以参照长护险的模式,推广医疗相关护理险,以减轻患者在院护理的经济压力。“在院护理费用目前是一个真空地带,既不归基本医保管辖,也不属于长护险(家庭照护为核心)的报销范畴。”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表示,护工费用可以作为商业保险的补充项目进行推广,通过保险形式进行风险分散。

邓勇建议,什么情况需要聘用护工,聘用什么样的护工,此类问题应形成全国统一的体系,让患者家属对情况可以形成初步判断,在经济方面和时间方面提前做好准备。同时规范护工收费情况,避免出现“黑护工”漫天要价的情况。

谈起为何会成为护工,张敏告诉记者,工作中的快乐来自跟患者一同面对病魔的时刻。“如果自己病了,自己的亲人躺下了,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对待呢?”在医院里,对比病人的痛苦和出院时的欣喜,张敏觉得这是个积极的过程。“看到他们在我的照护下恢复,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转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打赏

他们都在说 (共0 条评论)

我要说

你好,请后再进行评论!

评论请先登录

客户端

客户端

触屏版

触屏版

网页版

网页版

分享到: